民间有“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的谚语,讲的就是春天乍暖还寒、时晴时雨的季节特征。因为经得多了,便习以为常。但今年的春天太奇葩,一是冷热晴雨变脸的频率特高,二是气温的落差太大,常常令人猝不及防。早晚还觉得凉飕飕的,中午便赤日炎炎;某日超前如夏,翌日却像是倒退到了冬天。这种气温的断崖式下降或火箭般上蹿,且反反复复、没完没了,虽不能说有史以来没有之一,却也是许多人有生以来第一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人们不知道该穿什么好了,出门前非得查查墨迹天气之类的预报不可,但仍然心中无数,因为每个人的体感和抗变适应力相差很大。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春季里,街上的行人同时在开四季时装发布会似的。有折衷主义穿秋衣秋裤的,有保守主义穿羽绒滑雪衫的,也有激进主义穿短裤或超短裙的,更有后现代混搭的:上身滑雪,下身超短。有时我走在路上街拍,看到这种乱穿衣到颠三倒四的景观,倒也兀自醉了。而我自己不合季节的穿着,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这个春季确实有点任性了,有的是速度和激情,就像飙车大战一样,在短短的几天里历经一年四季,各季的衣服穿了个遍;冬天盖的厚被子还不敢收起,夏天用的空调被也得备着,有好几个夜晚就起来倒腾盖被的厚薄。商厦也不知所措了,因为季节已乱套了。橱窗怎么布置?主摆哪一季的服装?空调制热还是制冷?我推测今年春季的动物们也有点纳闷了:惊蛰早过了,莫非还让回到洞里去冬眠不成?怎么春天还没过上几天,酷暑差不多就要来了?蝉在地下也纠结得不行了,到底是继续待着,还是提前钻出地面飞到树上去叫唤呢?
虽然这个春天过得不伦不类,但清明过后江南莺飞草长,该发芽的发了,该开的花也全开了,怎么说也是暮春时节了。今年阳历5月6日立夏,也就是说现在春天所剩无几了。在这春季剩下的日子,用什么方式度过呢?劳动节放假,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谈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都不失为抓住了这个任性春天最后的尾巴。比较省时省力又省钱省心的,不妨读几首诗来聊表惜春之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是李后主成为阶下囚后日夕以泪洗面的惜春,灰暗了些,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辛弃疾的《摸鱼儿》可能更适合大众惜春的心情:“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其实词人想说道的是“蛾眉曾有人妒”,惜的是人生之春。最合吾意的,莫过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了。整整三十六句,全部围绕着春、江、花、月、夜的组合意象群在广阔的时空中铺陈展开,意境高远,气势雄浑,贯穿了宇宙人生的哲思,不愧为“千古绝唱”。几天前的一个暴风疾雨之夜,我恰好在手机上开启了琵琶与洞箫合奏、二胡和磬协奏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视频。赵聪的琵琶弹奏姿态优雅,意境幽远,令人神往。一曲听罢,望窗外恰好骤雨初歇。江在远处,花在暗处,空中已然云开月出了。忽然想到,现今世界上的人往往也很任性,这个任性的春季莫非是天人感应了?于是我把这个视频发到朋友圈,希望大家共享如此美妙而又安神的音乐,让春天永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