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某一天,接到电话通知,要我到离寒舍不远的一家包装公司去取书。走到那边,办公室主任(一位中年女士)告诉我,公司董事长江先生送我一套美食书,而江董已回台北去了。书很重,而情意更是沉甸甸的。心头热乎乎地回到家,打开仔细一看,原来是《唐鲁孙先生作品集》,数一数共11本,而书上的序号应有12本,其中缺了第6册。江董还留了一张纸条给我,上称我为“宗兄”,还说此举是“宝剑赠英雄也”。几天后我又去了一趟那家包装公司,江董还没回来,遂请办公室主任为我接通长途电话,谢谢本家老哥,请他回沪后约见我,再当面感谢。江董大笑,直说不必。
这套书计有“老古董、酸甜苦辣咸、大杂烩、南北看、中国吃、说东道西、天下味、老乡亲、故国情(上)、故国情(下)、唐鲁孙谈吃”,缺的是第6册《什锦拼盘》。这套美食书对我帮助很大。想那唐老前辈系前清镶红旗八旗子弟,本姓他他那氏,因乃祖志钧,字仲鲁,故名鲁孙。光绪帝的珍妃、瑾妃系其族姑奶奶,故其自幼锦衣玉食,故书中内容包罗万象,除谈吃以外,从尚方宝剑谈到王命旗牌,谈名片,谈风筝,谈黄历,谈人参,谈满汉全席;另外,他游泰京曼谷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均有详细描述。食界朋友得知我如此“艳遇”(类似抱得美人归),均羡慕不已,禁不住软泡硬磨,央人将书一册册拆开,复印两份,再分别装订好,赠予两位餐厅老总。但终归缺一本,心犹不甘。
不想时至今日,机会来了。在众多饕友中有一位台湾美眉潘幸儿(Lucy)来上海筹办“诚品”。诚品本是书肆翘楚,无意中谈及此事,Lucy春节回台,节后返沪,已将此书带回,再三不肯收钱,一定要赠我,外加一本逯耀东的《肚大能容》,真叫我感谢不已,又惭愧万分。Lucy的爸爸是贵州人,1949年正在念书呢,给抽丁带走了,爷爷追到厦门,兵已渡海而去。后来娶了台湾姑娘,生下Lucy,她爷爷至死也没见到她爸爸。爸爸的DNA在Lucy身上体现俱足,她身材纤细,性格却颇刚强,在上海打拼多年,颇有佳绩。然她犹忘不了贵州香辣这一口,在“黔香阁”尝到蒜辣、酸辣、麻辣、干辣、青辣、煳辣、油辣、糟辣这有层次的“八辣”,皆津津有味。
在纸质书销售不畅,实体书店日渐式微的今日,还有如此的爱书人,还有“诚品”这样坚守阵脚的书店,说明传统文化及其样式,终究是灭不了的。逯耀东多年前在《中国烹饪》上连载的《从城隍庙吃到夫子庙》,我读后颇觉不爽。作为一名大陆出生的中国人,用中文撰写“逢陆必挑刺”的文章,真令人困惑。这次读了《大肚能容》,得知他生于1933年,卒于2006年,江苏丰县人,台大历史研究所博士班毕业,毕业后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专注于魏晋南北朝史、中国传统与现代史学、中国饮食文化。时过境迁,他往返大陆次数多了,火气少了,评论则更客观、公正了。再想想,此公与唐公,其牢骚实在是乡愁的曲折反映,充其量也是“恨铁不成钢”的焦虑。后来,肚大能容了,也便成了我们敬仰的前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