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法律界人士:赃物要追缴,处理须谨慎
~~~法律界人士:赃物要追缴,处理须谨慎
~~~法律界人士:赃物要追缴,处理须谨慎
~~~法律界人士:赃物要追缴,处理须谨慎
~~~法律界人士:赃物要追缴,处理须谨慎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妖牌”流出如何收场
法律界人士:赃物要追缴,处理须谨慎
陈杰
  本报讯 (记者 陈杰)一个犯罪团伙通过违法手段获取上海车牌长达10年,致使5000张“妖牌”(即用真实身份通过非法途径办理沪牌上牌手续,却没有经过拍牌程序的牌照)流通,非法获取利益高达2.2亿元。近日,这起案件在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些“妖牌”最终将何去何从?购买“妖牌”的市民怎么办?

  中山北路某二手车交易市场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告诉记者,此事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已在市场内流传。“其实整个上牌过程中有多个部门审核和确认,这种勾当能够持续10年之久,说明管理上有漏洞。”

  他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妖牌”一般通过场外交易,比如个别4S店销售顾问、网络黄牛来兜售。由于近些年来拍牌难度越来越高,许多市民开车心切,拍不到就想买块二手车牌尽快上路,根本顾不上了解车牌的具体来源。

  可以想象,马路上可能有5000辆挂着“妖牌”的汽车在行驶,而且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车主还不知道自己的车牌实际上是“赃物”。

  “从法律上来讲,这样的车牌就是犯罪行为的赃物,应该被追缴。”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如此定性这些“妖牌”。当然,他认为,这些人可以被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知车牌来历可疑甚至非法却依然购买的消费者,可被定性为共犯;另一类是不知情者。但这两类在实际操作上很难区分。由于犯罪时间长达10年之久,要全部确认这些“妖牌”的去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目前沪牌“一牌难求”的背景下,“妖牌”的后续处理仍需谨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俱乐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留学招聘/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6版:大购网专版
巴士一汽巴士电车今整合重组
大学生告国拍 索百元手续费
10年里5000张沪牌未经拍卖即上牌
“妖牌”流出如何收场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妖牌”流出如何收场 2015-06-10 2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