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某二手车交易市场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告诉记者,此事在进入司法程序之前已在市场内流传。“其实整个上牌过程中有多个部门审核和确认,这种勾当能够持续10年之久,说明管理上有漏洞。”
他告诉记者,据他所知,“妖牌”一般通过场外交易,比如个别4S店销售顾问、网络黄牛来兜售。由于近些年来拍牌难度越来越高,许多市民开车心切,拍不到就想买块二手车牌尽快上路,根本顾不上了解车牌的具体来源。
可以想象,马路上可能有5000辆挂着“妖牌”的汽车在行驶,而且其中有相当部分的车主还不知道自己的车牌实际上是“赃物”。
“从法律上来讲,这样的车牌就是犯罪行为的赃物,应该被追缴。”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律师如此定性这些“妖牌”。当然,他认为,这些人可以被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知车牌来历可疑甚至非法却依然购买的消费者,可被定性为共犯;另一类是不知情者。但这两类在实际操作上很难区分。由于犯罪时间长达10年之久,要全部确认这些“妖牌”的去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目前沪牌“一牌难求”的背景下,“妖牌”的后续处理仍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