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烙”下上海情结
“大师不在台上”是上交近来推出的服务会员的活动,就是让观众能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年近80的指挥家祖宾·梅塔,坐在演艺厅聚光灯下,身旁担任翻译和主持的是上交驻团女指挥张洁敏——巧的是,1998年梅塔受邀指挥张艺谋导演的《图兰朵》时,张洁敏就是他的指挥助理。
祖宾·梅塔道出了他与上海的情缘。他的叔叔在上海当棉纺厂厂长有25年之久。他的堂哥达迪,就出生在上海。当达迪四五岁第一次回到印度的时候,根本无法与堂弟交流,因为他只会说上海话,而祖宾只会说印度语。如今,达迪居住在美国密歇根,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他至今会说上海话。“虽然我试着每天跟他学一句,但是还是没学会。”达迪的钢琴,就是跟着上海的一位匈牙利牧师学的。上世纪20年代,很多大艺术家像海菲兹等都来到了上海……
祖宾小时候家里的物件,几乎都是来自中国的,就连台布也是上海货。他还曾经在上海的奶奶家住过6个月,以至于他如今在孟买的家里,摆放的都是中国式样的艺术品,而不是印度风格的。
一年指挥150多场音乐会
这是祖宾·梅塔首次与上交合作,一口气合作两场。今晚的曲目是贝多芬的《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作品72b等,14日晚则是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巨人》以及舒伯特的b 小调第八交响曲,D759“未完成”。
“马勒第一”有5个乐章。祖宾·梅塔透露,马勒年轻时,有人抱怨5个乐章“太长了”,于是首演后,马勒主动把第二乐章去除了。因而大部分时候,我们听的都是没有第二乐章的“马勒第一”。此次,祖宾·梅塔恢复“全本”:“第二乐章也不过六七分钟嘛,现在看来,总长也就53分钟,还好啦!”
谈及与上交的合作,他表示:“德国人拉琴很精细,意大利人是用血在拉,但是最羡慕的还是中国音乐家”。因为在全球乐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乃至亚洲人,都占据了主流乐团的首席。“在欧美,我们选择首席乐手时都是拉起大幕,纯粹凭听到的乐声来判断的。结果,拉开大幕一看,中国人,再拉开大幕一看,还是亚洲面孔,不过,好像日本人在减少。”听众席里传来一些笑声。祖宾·梅塔思考着:“大概他们去从事其他专业行当了,就像以往犹太人中有很多音乐家,现在他们都转投金融了……”
如今,他还是保持着一年指挥150场的频次,并保持良好的状态。当被问及如何当一名好指挥时,他先开了个小玩笑:“别在乐队面前跳舞!”笑声还未平息,他就正色道:“现在乐团里都是最好的音乐家,他们5分钟里就知道你行不行,所以你必须具有充沛的知识,无论是对每一项乐器的演奏,还是对作曲家的深刻把握,只有先取信于自己,才能取信于人。”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