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花艺大师、上海市农业学校特聘教师)
插花之美陶冶心灵
我是上海市农业学校特聘教师。在此,我与大家分享插花艺术的魅力,以及它带给人的美的陶冶。
插花是一门艺术。要求插花者功底深厚,中西合璧师法自然,不拘一格,注重花艺装饰效果,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自然,用材丰富,造型多变,构思新颖,在创作上博采众长,气度非凡,在继承我国传统插花的基础上,吸取和借鉴外来的技艺,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迄今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插花艺术史上的珍宝,充盈着中国文化特有的诗情画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美学价值,传达中华古老文化长河中最核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插花是中华优秀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对现代插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有亟大影响。但目前充斥市场的是商业插花,比赛是标新立异的现代插花,表演是追求时尚的花艺秀,而反映民族特色的作品不多。对中国传统插花风格,国际上了解不多,受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启发而兴起的日本花道反而风靡世界。近几年,中国插花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肯定了它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大势所趋,传承和发展传统插花艺术即成必然。如何用传统插花的文化去改造和提高新的插花艺术市场,这是今后行业必须要走的路。
从我个人与插花“结缘”的经历来看,我觉得插花需要技艺全面、功底深厚,还要能中西合璧、不拘一格。因此,我特别注重花艺装饰效果、色彩搭配和谐、线条流畅自然、用材丰富且造型多变。比如,我的上海APEC会议主会场花艺设计制作,获得了上海市重点工程奖。我还曾代表中国花卉协会赴香港参加“祖国昨天更美好”大型展览,获得大型华裔景点最高贡献奖。
我希望年轻的插花技艺传承者们,在世界文化并融的今天,除了积极学习国外各插花流派的优秀技巧和经验之外,还必须认真钻研我国传统的插花艺术,让中国现代插花回到自己的民族文化中来,并在现代生活中更加艺术化。
朱敏涛
(上海建工集团材料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兼职教师)
谱写凝固音乐华彩乐章
先说说我的工作。常常有人问我,建工材料,究竟是派什么用场的?是不是就是钢筋水泥黄沙石子?其实,我每天打交道的,并不是这些大家脑海里的“建筑材料”,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比如,上海世博会世博轴上的索膜结构膜材料选用PTEF(聚四氟乙烯)的涂层玻璃纤维,具有高反射性、防紫外线等特点,主要为人们提供阴影,避免上海5至10月份强烈太阳光照射。另外世博轴阳光谷6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别分布在世博轴的入口及中部,它们的独特形态能够帮助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气质量,又能节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
还比如,近几年日益严重的雾霾污染是老百姓最关注的环境问题,而新型建筑涂料——净霾涂料,就是对付雾霾的利器。这种净霾涂料作用于建筑物外立面形成净霾涂层可有效净化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涂刷1000平方米的净霾涂层净化空气中氮氧化物的能力,相当于15个足球场的净化效果,等同于减掉40辆汽车尾气排放。
所以说,这就是新型建工材料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全新研究领域。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往今来,建筑作为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精湛的艺术之一,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总是互相推动和促进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应运而生,更是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发展与设计水平的提高。放眼气势磅礴的上海城市建设的壮丽画卷,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建筑材料扮靓了黄浦江两岸的现代化高层建筑,并在高架道路、跨江大桥、轨道交通以及住宅建设等领域广泛应用。人们欣喜地看到,上海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征程上坚持发展绿色建材与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的方向,展示出建材行业的新成果、新跨越和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