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大学生就业市场总体平稳
张炯强 易蓉
  经济下滑、外贸乏力、企业效益呈下降态势……宏观经济的困局是否已经传导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经历了2013“最难就业年”和2014“更难就业年”之后,今年上海大学生就业是否依然是一个“难”字?日前,市教委负责全市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学生处副处长李长治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大学生求职时仍会感觉“难”,但这仅是结构上的“难”。李长治表示,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显现经济转型的端倪:一方面,传统行业用人需求下降,央企、国企、外企用人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产业用人需求旺盛,民营企业的用人需求呈逐年上升态势。

  转投民企 机会增加

  市教委的调研显示,各所高校的招聘会上,国字号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民营企业、中小科技企业。高校毕业生如果抛弃固有的只去大公司、大企业的观念,选择民营企业,选择服务型企业,是能够实现就业的。

  “此消彼长,不要认为经济不好,就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就业也要有经济转型的观念,转变择业意识,就能找一份稳定工作。”李长治同时透露,截至今年5月上旬的统计,本市68所高校的就业率、签约率统计与上年相比,均保持平稳。上海今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约为17.7万人,也较上年基本持平。李长治分析预计,全年上海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前两年相比,也将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不同专业 冷热不均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本市各高校不同专业的就业形势冷热不均,这是另一个的结构型问题。李长治介绍,在2015届毕业生就业市场上,信息技术、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理工专业的学生甚至供不应求,然而,一半是火焰一半却是海水,传统的文史哲专业文科生就业时则遇冷,竞争压力日益显现。

  李长治多年跟踪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他认为,本市高校中理工科与文科生之比,最理想的是3:1,而眼下,上海高校录取理科生与文科生之比约为55:45。一方面,考生志愿填报“绑架”了高校的招生,使高校在招生时不得不放大文科专业招生名额;另一方面,文科类专业普遍开设成本相对较低,由于布点过多,增量过快,造成了文科毕业生的“过剩”。李长治建议,家长考生今后在填报志愿时,要做一些职业规划和市场调查,逐步改善高校文理科生比例失调的现状。专家则指出,上海正在推行的高考改革,或许为解决文科生就业难提供了一剂良方:高考文理科取消后,考生可更多考量自己的就业,理智选择专业,如此,文科生扎堆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变。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公告
   第A17版:公告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新民俱乐部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10版:留学招聘/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6版:大购网专版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读文史哲 毕业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生就业市场总体平稳
及早转变就业观念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7大学生就业市场总体平稳 2015-06-10 2 2015年06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