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和《产经新闻》报道,应执政盟友公明党的要求,安倍打算在谈话中使用“侵略”一词。但是,曾抛出“侵略无定义论”的安倍不打算特指日本战前和战时发动的侵略,而是把这个词放在国际社会反对侵略他国的广泛含义中,比如引用1955年印尼万隆亚非会议上所提十项原则中的部分内容。据悉,此举考虑了对中国、韩国等外交的影响。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透露称,正在协调的谈话草案以安倍4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领导人会议上的演讲为基础。当时,安倍在演讲中介绍了1955年万隆会议确定的“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原则。在此基础上,他强调日本“在深刻反省上次大战的同时,将永远坚守该原则”。
日本广播协会(NHK)当天早些时候报道,除“侵略”,安倍还将在谈话中使用“道歉”一词。但是,共同社援引多名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安倍仍未决定是否使用这个词。
消息人士说,“安倍谈话”将比1995年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发表的“村山谈话”长得多,原因是安倍打算在谈话中加入对引发战争的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旨在表现日本为什么未能阻止自身走向战争”。
谈话将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规定以和平手段解决纷争的《巴黎非战公约》、对日德经济也造成打击的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等国际局势。另外,还设想谈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及1936年“二·二六事变”等日本的状况。
另外,安倍还打算在谈话中突出日本战后的“国际贡献”以及他推出的所谓“积极和平主义”。预计安倍将在14日以内阁决议的形式发表“安倍谈话”。 (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