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围绕安倍讲话的最终内容,日本媒体正在上演一场“混战”。
安倍晋三是否会在战后70周年讲话中加入“道歉”、“侵略”和“殖民地”这三个在“村山谈话”和“小泉谈话”中都用到的词汇,最近成为日本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倍一直声称将在精神上完全继承“村山谈话”,但又表现出具体措辞还将继续斟酌的暧昧态度,这种态度自然在国内和国际社会引来更多疑虑。
8月7日晚,安倍会见了政治盟友、公明党领导人,专门讨论讲话稿内容。据《朝日新闻》9日报道,在此次夜会上,公明党明确表示既然要继承前任首相讲话,那就必须向全世界传达“道歉”的信息,同时批评安倍的讲稿中只提“反省”,却没有明确的“侵略”或“殖民地”之类的表述,完全“不知道日本是在反省什么”。按照这一版本的说法,安倍的原稿中显然没有明确写入“道歉”、“侵略”和“殖民地”这三个关键词。
然而还没等日本媒体提出质疑,10日一早,作为安倍“喉舌”的NHK突然报道,安倍讲话的草稿中加入了包括“侵略”在内的所有关键词,并表示各执政党要员对某些细节虽然还有些疑问、但认为整体上值得“与全体国民分享”。可谓一份讲稿内容一夜之间“反转”。
不过,虽然NHK不断放风,但截至10日,日本政府官方说法依然是“全体继承村山谈话、小泉谈话不变”,但在是否使用“侵略”等字眼的具体措辞上还要取决于“首相自身的最终判断”,依旧回避明确答复。以此观之,在14日前的最后三天里,一向谨慎的日本媒体或许还将因为政府的暧昧态度而作出种种大相径庭、前后矛盾的报道。而安倍的最终讲话也不排除和智囊团提交的草稿截然不同的可能。
实际上,是否承认侵略、作出道歉本不应如此纠结,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因为即使是右倾保守的安倍也不得不在日本国民的强烈反对声中仔细权衡得失。毕竟,因为强推安保法,安倍的支持率已经跌至32%。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压力下,安倍可能也不得不考虑将一己之私暂放一旁,代表日本政府和国民“道歉”。
当然,安倍讲话即便加入“道歉”、“侵略”和“殖民地”这三个关键词,以他此前种种表现,总让人觉得有些“不情不愿、迫于形势”。然而对于一国领导人来说,如果最终能从国家利益而非个人感情出发来作出决定,那还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只能希望,日本国民的正义呼声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力量,推动安倍在接下来的任期里始终做出正确决定,为改善中日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