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网格
在微信中搜索公众号“茸城微治理”,目前,这个公众号主要受理和处置市民上报松江区社会治理方面各类事件的线索、意见建议等,并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等搜集整理,搭建了与市民及时交流沟通,互动解决社会治理、难点问题的信息平台,实现一口式受理、内部分类流转解决,做到“民有所呼、‘微’有所应”。
松江居民通过“茸城微治理”,发送图片和文字反映问题。“只要他打开定位系统,就能告诉我们具体位置,我们要求网格长在接到投诉后15分钟抵达现场。”松江区区长秦健说,松江区目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16个街道(镇)、开发区,再划分为320个工作站、1349个网格。
松江区的网格化管理还将进一步进行大数据整合。两年后,网格化平台将整合公安接处警平台信息,分布在整个松江的20000个摄像头的信息将使得城市管理平台的信息来源更多。
无独有偶,今年5月,奉贤区庄行镇开设了“微热线”——微信公众号“庄行联动”,拉近了主管部门与百姓的距离。今年上半年,全镇热线结案率为99.97%,及时率95%,处置完好率94%,热线先行联系率99%,满意率84%。
虚拟网格
立足于住宅小区多、商圈多、园区多的实际情况,长宁区构建起覆盖全区小区、道路,渗入地下建筑,衔接虚拟空间的立体化网格化综合管理格局,探索建立园区网格、商圈网格,管理处置机制要求“全天候、全领域、全覆盖”。
除此之外,网格化信息的信源也可以是来自虚拟世界,比如电子日志。所谓“电子日志”,是依托社区实有人口库基础数据平台,拓展专业数据平台,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节点、不同工作要求,设定不同人群的走访时限,让居委会干部能按“菜单”排出工作列表:如残疾人隔10天走访一次;吸毒者每20天上门一次,重点关心有没有复吸情况;闲散青少年每周上门一次,了解求学求职进展、有没有夜不归宿;重症精神病人、高龄独居老人每天探望一次,了解服药情况、身体状况和监护人信息……走访日期、走访人员、被访者基本信息一一在线记录保存。一旦工作人员因疏忽或忙碌没有按时完成“家访”,电子日志会亮起“红灯”提醒。
专业网格
20分钟内将市民诉求移送至相关处置单位,处置单位接到市民诉求后2小时内到场查看,并于24小时内与投诉人沟通联系、告知相关情况。这是绿化市容行业对市民诉求第一时间受理、处置、反馈的规范处置要求,即“三个二”工作流程。
今年,根据城管体制的改变,市绿化市容局对原行政事务受理系统更新升级,建立了上海市绿化市容服务热线管理应用新系统,将原来系统的三级延伸至街镇四级平台。
根据近期12345热线诉件办理反映的24小时先行联系率、实际解决率出现下滑的情况,市绿化市容局监察室牵头,约谈了虹口、青浦、普陀城管负责人。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