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玫瑰》这首歌流行时,我还戴着红领巾,喜欢这首歌,或许只是因为旋律好听而已,并无其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某一天,我还真就与“玫瑰”有了很大的瓜葛。
三年前,我做了乳腺癌根治手术。历经六次化疗、十八次靶向治疗以及从未间断的中医调理,在主治医生的悉心治疗和鼓励之下,我康复的漫漫长征路,走得稳健、走得踏实。如今,三年了!心里癌症的阴影,正在逐渐淡去,而与此同时,我的人生,也在悄然改变……
遥想当年,穿着宽大的病号服、虚弱地躺在病床上的我,对物质的欲望绝对是降到了史上最低,那个曾经高度“物化”的自己、那满橱满柜的名牌包包衣物,让我充满了鄙夷,陡然觉得羞愧。我的想法很纯粹:身体虽然已有残缺,但只要精神不死,就还会有重生的希望。
我是出了名的雷厉风行的急性子。一旦想通了,便立即付诸行动:手术后第四天,用左手练习打字写作;一周后,进入远程办公状态;半年后,回到原先的岗位,依旧担任企业的策划总监;一年后,重返母校舞台,再次以饱满的激情朗诵校友诗作;两年后,我的随笔集《薇薇安的下午茶》出版发行;直至今天,成为“粉玫瑰”的一名志愿者……一千多个日夜倏忽飞逝,马不停蹄地一路走来,欢歌笑语、心境平和,日子过得惬意温暖。
说起十姐妹的结缘,貌似偶然、实则亦是必然。因为都是差不多同期手术、治疗的病友,相处久了难免日久生情,交流个健康饮食心得啦、相互支撑鼓励啦,抱团取暖的结果,就是我有了一群共同度过最艰难时刻的生死朋友。时下盛行微信,病友间建个小群,那是必然的,名字姑且就叫作“心有阳光”吧,阳光的心态、阳光的日子,肯定是大家最大的期盼了。自然而然地,爱揽事的我做了“群主”,于是担负起了定期组织聚会、以及为大家操劳各种琐碎小事的光荣职责。我倒也干得不亦乐乎。“因为爱,所以爱。”我这样对自己说。
得病前,我也曾经为一名汶川地震灾区的女孩子助学,直到她大学毕业。每年不菲的助学款都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转交的,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需要感恩。让女孩子顺利完成学业,是我唯一的心愿。
当初入院手术前,朋友送了我一本书,是一位同样罹患乳腺癌的大学教授写的,挺厚的一本,写了她如何战胜疾病、重新恢复健康的心路历程,以及她自创的各种养生自愈疗法。这本书一度成为了病床上的我的“法宝”,每次翻阅,都会燃起新的斗志。而复工后某一天去崇明参加会议,不料想居然见到了作者真人——潘肖珏老师。于是病情相同、名字相近、交谈甚欢的两个人,自然而然地惺惺相惜起来,一下子,从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一跃成为莫逆之交。
某天,与潘老师在微信上神聊。她说每天都有太多的女性读者来求教,拒绝吧,于心不忍;一一答应吧,又自感精力不济。所以,有意建一个公益性的微信公众号,就叫“粉玫瑰关爱女性健康行动”,旨在向所有女性朋友倡导一种绿色、安全的康复路径,唤醒生命自愈力,实现康复养生终极目标。天哪!这确乎就是我的所求所思呀!真真叫我有点小小的激动,立马表态:做公益我是喜欢的呀,快快收了我吧!
于是,我成为了“粉玫瑰”的志愿者。相信我的人生将会拥有更坚实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