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常会接到电话或邮件,要求你无偿回答些专项调查的问题。发问的有商业机构,有广告公司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我有时应承了回答问题,却发现那些调查问题很多,一个个回答起来,真的很费时间,心下难免嘀咕,因此推托回避的次数也不少。有时人家电话打来,三句两句就打发了,若是看到信箱里的这类来信,心情不好时,干脆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可是前些时候,接到一个调查问卷,发现里面竟夹了五美元现钞。调查机构说,这五美元是给你花时间回答问卷的回报。这一下子就将人放到了不寻常的位置上。
五美元不多,但是无功受禄还是让人要有所挣扎的。若没有这五元,我大概就真的将这信扔掉了,因为这类事很多。过去有些机构,是附一张小票额的支票,你若做了他们希望你做的事,你就可心安理得去兑现那支票,这种情形也是好对付的,若不去回答那些问题,就可心安地撕掉那张支票。大概作此选择的人不在少数,如今调查机构就干脆寄现金了?
拿着那五美元,我竟天天挂念这份调查问卷。它是关于旧金山湾区旅游交通情况的调查。我跟儿子聊起,他竟很乐意作答。我就很开心地说,那么,这五美元就是你劳动的报酬了!儿子认真地坐下逐一回答了那几页问题,我只需在他有疑问时做些指导,那报告很快就完成了。儿子开心地挣下了五美元,我也心安了,而且还特别及时地将那表格寄出了。
作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懒散之人,在面临道德考验的时候,我其实是被迫作出了选择。可见人还是有必要受考验的。信任确实有力量。想来这家公司是请教过心理学家而作出如此决定的。当然,也肯定是因为这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有保障,公司才能有信心做这样的选择。若多数人都不诚实,或贪心,这个行动的结果就会很差。
常听人说,人最该祈求的是“不要让我们受考验”,想想很有道理。选择权在你良心之外摇摆时,决定是容易的。而当选择权掉进了良心范畴,真正的考验就来到了。
当然,良心道德的形成,则是社会和个人的经年熏陶和修炼。值得庆幸的是,通过这样的考验,我们有信心相信,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