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公众爱心,亟须法治“护航”
孔方斌
  “利辛女子为救小女孩而被两条猎犬咬成重伤”的消息,近日在网上广泛流传,引得爱心公众捐款超过80万元,没想到几天后,当事人的男友即承认并非“见义勇为”,而是出于无奈才骗捐解困。剧情的反转,给公众善心“泼了盆冷水”……

  对当事人男友的骗捐行为,当然要进行道德谴责,甚至进行法律追责。无论如何,贫穷、困难、无奈都不能成为欺骗的借口。但也要看到,当有人凭一己之力难以自救,而传统救助又远水难解近渴之时,一些“刚性”需求需要一个出口。而随着网络的发达、新媒体的勃兴,慈善救助的局面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个人通过网络向不特定人募捐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公众爱心也能够通过网络直接释放。

  然而,个人募捐蓬勃发展难免泥沙俱下。尤其是,由于发起的随意性以及信息不对称,个人募捐有时候也成了一些人满足私利的途径甚至网络诈骗的工具。募捐实情真伪难辨、善款使用及余额处置易成“糊涂账”、监管环节缺失,都是个人网络募捐不可承受之重,也为骗捐留下可乘之机。

  个人募捐风生水起,但绝不能野蛮生长,否则就是对公众爱心的伤害,也是对公序良俗的破坏。因此,面对新生事物的出现,相关法律法规也必须与时俱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也并未提及个人的网络募捐,这方面的法律空白亟待填补。相应地,在相关法规空白之时,政府相关部门亦可有为,可以协调有资质的慈善机构出面搭建个人募捐平台,并在捐资使用过程中加强监管,来缓解困难群体的燃眉之急。(孔方斌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封一
   第02版:封二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习近平访英特别报道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时政·要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民生速递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互动
   第A22版:家装专版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广告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珠宝
   第C04版:潮事
治违停必须执法严
翻译明星?
我们的现在是过去的未来
公众爱心,亟须法治“护航”
“慢三步”
“经济学”能解决光棍危机么?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8公众爱心,亟须法治“护航” 2015-10-23 2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