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好的中国画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因为里面包含着艺术家对大自然独特的理解,从心灵中呼唤出的一种符号,使观者面对艺术作品时,心灵会更为宁静。看那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树木、禽鸟鱼虫,给人们增添了一分美好,更享受了生活之乐趣。
我非常喜欢江寒汀先生的绘画,也有缘和他的家人成为好朋友。我们常谈论江先生笔下的鸟,总觉得它们比其他人的绘画多了一些灵气。
江寒汀画的鸟类的姿态各异,看起来总是非常灵动,很是可爱。记得有一次听江寒汀女儿圣行说起,她小时候父亲总喜欢带着她到花鸟市场走走,市场上卖花鸟的人都认识她父亲,还时常有人会请教她父亲有关各种花鸟的习性或是变化多端的姿态等,鸟笼中的鸟跟她父亲也特别亲热,他经常将鸟买回家养着。那时家中有不少鸟笼、虫罐,养着好多的鸟和虫。每天江先生总是自己为那些虫啊鸟啊换水换食,帮它们洗澡,对着这些虫、鸟一看就是好长时间,这些小动物和江寒汀也特别的亲热。有时圣行会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这些小动物和你特别亲,她父亲说因为我照顾它们,给它们喂食,帮它们洗澡,知道它们喜欢什么,爱吃什么。小动物是非常有灵性的。喜欢画鸟,那必须知道鸟的习性,各种鸟都有各种习惯,鸟并不是一样的,如有种鸟双脚永远是平行的,它不会走路,只会跳。圣行好奇地问这是什么鸟?她父亲说是你见到过的最多的鸟,你不注意就不知道,麻雀只会跳不会走。一个人不懂鸟怎么能画好鸟,这就如一个人不好好学习,是不可能天天向上的。
江寒汀先生能成为四家花鸟之首,与他如此努力,孜孜不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他知道一个人决不能满足现状,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艺术水平得到更大的发展并被人们认可。
图为江寒汀《百鸟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