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音容(连载2)
肖劲光大将:多才多艺,善跳水兵舞
肖劲光将军善水兵舞。红军时期,将军常于晚会上一身戎装,登台表演苏联水兵舞:曼步舒臂,旋转腾越,皮鞋“嘎嘎”,四座寂然,至精彩处观众击掌和之。是时将军甫由苏联回国,任职红军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
肖劲光将军多才多艺,擅长洞箫、二胡,亦能弹曼陀铃。将军以洞箫吹《春江花月夜》《苏武牧羊》《满江红》,以二胡拉《浏阳河》《信天游》,以曼陀铃弹《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最为拿手。长征途中,将军偕一管洞箫前行,常于人困马乏之际吹奏,官兵听之恍闻仙乐。
张云逸大将:身材短小,气度宏深,喜长袍蓄须
张云逸将军不抽烟,不喝酒,无嗜好,喜恒端坐一室,戴老花眼镜,镇日读书、批阅文件无怠容。凡有所思所想所感,以派克笔或小楷毛笔疾书如飞。
罗瑞卿大将:毛泽东戏呼“罗长子”
罗瑞卿将军个高腿长,耳圆鼻直,双瞳炯炯。与人聚,如鹤立鸡群,尤为突出,毛泽东尝戏呼“罗长子”。
王树声大将:敦实剽悍,双唇前突,脸上酒刺如麻
王树声将军敦实剽悍,胡须丛密,双唇前突,脸上酒刺如麻。钱钧将军告余红军时期初见王树声将军印象:坐草地脱衣捉虱子,虎背熊腰,浑身横肉,如怒目金刚,无人敢近前也。杜义德将军告余,西路军失败后,与王树声将军一路乞讨寻生,其时虽手无寸铁,衣衫褴褛,人见王皆大惧。故每至一地,必由杜义德将军前行,好言慰民,而王树声将军则不得不低首藏之后。
许光达大将:为人谨厚,言貌温和,待上下左右恂恂有礼
许光达将军为人谨厚,言貌温和,待上下左右恂恂有礼。将军小名许德华,曾用名许泛舟、许洛华。1929年10月以中央代表身份,被委派洪湖革命根据地,改名许光达,时任红六军十七师师长。
王震上将:喜蓄胡,以“王胡子”自称
王震将军瘦长挺拔,白发后掠,直鼻梁,厚嘴唇,大嘴巴。将军耿介为人,纯真为怀,怒则嘴咧齿突如金刚,乐亦嘴咧齿突似孩童。尤喜着深灰色中山装,任国家副主席仍如是。
王震将军凡受领任务,必蓄胡留须,不达之不净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戏呼为“王胡子”。
邓华上将:身材修长,面孔白皙,武官文相也
邓华将军身材修长,面孔白皙,武官文相也。然治军极严,训人如雷霆震荡,暴雨倾盆,加之将军下颚负伤,出言嘴歪斜,若咬牙切齿状,人皆惧之。
邓华将军,原名多华,字实秋,湖南郴县人。祖辈三代书香,幼好古学,博览群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诸书,目所见辄终记不忘。与群儿戏,常以扁担作长矛,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著名作家周而复于《晋察冀日报》撰文《邓华断片》。文曰,邓华司令员文静且勇敢,严肃且活泼,冷峻且热情,沉着且坚韧。
湖南省军区原司令员蒋金流于东北初识邓华。是日,邓华将军乘一马车于雪原中“嗒嗒”而至。将军立于车上,头戴花狐狸帽,身披毛领风衣,面孔慈祥,风度斯文。马车上一火盆,一酒坛,一手摇留声机。留声机,专为听京剧唱片用也。邓华将军时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司令员。
叶飞上将:理分头,戴眼镜,身材颀长,眉目清秀
叶飞将军虽书生模样,然举止果毅,智勇过人,及老体微胖,额高面宽,更显霸气纵横。
1938年1月,叶飞将军由闽东下山至福州,与国民党谈判合作抗日事。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于省政府会见叶飞。陈仪仔细打量,惊讶曰:“你就是叶飞?!”将军答:“是呀。”陈仪情不自禁曰:“你是个书生嘛!”当晚,陈仪设宴招待。叶飞将军特意着缴获国民党军保安旅旅长毛料军服,昂然入席,目不旁视,国民党军方面如保安司令等人虽不悦,亦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