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功(连载19)
许光达大将:阻敌三个旅进攻,掩护中央机关安然转移
1947年8月,胡宗南进犯延安。中央机关撤至黄河边,被挤压于葭县、米脂、榆林三县交界之狭小地区,西侧是榆林河、无定河,东面是黄河,南面和北面敌大军步步压来,处境十分危险。8月16日,时任西北野战军三纵司令员的许光达将军奉彭德怀元帅令,火速前往保卫中央机关转移。许光达将军回忆,8月17日,率部冒雨到达指定地域——乌龙镇。一看吓了一跳,仅隔一条雨裂沟,中央机关男女老少队伍隐约可见。是时,将军召各旅旅长登高望之,并下达死命令:“看到了没有,毛主席、党中央就在前面。哪怕敌人的炮弹落在我们身上,也不许后退一步!”8月18日上午,三纵于乌龙镇以北与敌接火,激战一昼夜,阻敌三个旅轮番进攻,掩护中央机关安然转移。事后,毛泽东称赞此战曰:侧水侧敌本是兵家之忌,而我军却犯了这个忌,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胜利。
周士第上将:率“铁甲车队”驰援海陆丰农民运动
1924年12月11日,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接廖仲恺亲拟之“大元帅令”:派大本营铁甲车队开赴广宁,保护农会,剿办匪徒。周士第将军随“铁甲车队”日夜兼程开抵粤西广宁,驰援农民运动。据亲历者回忆,周士第将军与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并肩指挥作战,攻克顽固地主武装据点江家炮楼、黄家炮楼,收缴各种枪支五千余枝。某战,一火药包落在彭湃和周士第身旁仅一米远,被周士第一脚踢飞,于空中爆炸,砂石烟尘落满彭湃和周士第全身,两人仍镇定自若,继续指挥战斗。有史家称,铁甲车队开赴广宁,是革命军援助农民运动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部队援助农民运动的开始。
周士第上将:贺胜桥之役出奇兵
1925年11月,以周士第将军领导的“铁甲车队”为基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于广东肇庆成立。叶挺任团长、周士第任第一营营长,后任团参谋长、代理团长。此即为著名的“叶挺独立团”由来。北伐路上,周士第将军率一营当先锋,打头阵,飞兵平江,突袭汀泗桥,攻占贺胜桥,激战武昌城,屡建奇功。
贺胜桥一役为北伐之关键一战。“叶挺独立团”攻占贺胜桥,即打开了通向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战前,吴佩孚曾视察桃林铺和印斗山阵地,曰:“昔以汀泗桥一战而定鄂,今以贺胜桥一战而定天下。”战斗中,单独攻入印斗山附近的独立团五连,突遭吴佩孚部刘玉春师反攻,三面受敌,进不易,退不许,停不宜,后援乏力,形势十分危急。时任独立团参谋长的周士第将军亲率机枪连和一二营增援,将军下令将六挺机枪集中起来,一起开火,向敌之制高点印斗山发起强攻。终克之,敌大败。
萧华上将:“少共国际师”威震沙场
1933年8月5日,红军“少共国际师”于江西博生(今宁都)诞生,萧华将军任师政委,时年17岁。将军率数千“娃娃兵”驰骋疆场,先后参加了黎川战斗、团村大战、驿前战役、石城保卫战等。萧华将军战法灵活,或空城计,或拖刀计;或迷魂阵,或麻雀阵;或火攻,或水攻,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娃娃兵”威震沙场,其战斗力几与主力部队不相上下。其时,“少共国际师”师长为吴高群。
杨成武上将:长征路上过关斩将,屡立奇功
红军长征中,杨成武将军率红四团为前锋,强渡乌江,攻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开山劈水,过关斩将,屡立奇功。将军作战善用奇兵,以奇制敌,以奇制胜。红四团飞夺泸定桥。战后是夜,杨成武将军随刘伯承、聂荣臻元帅登泸定桥视察,铁索铮铮,惊涛骇浪。刘帅感慨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杨成武将军言,刘帅素理智冷静,如此动情实在少见。中央军委为了表彰红四团,除了颁发一面奖旗外,还给22位首先过桥之突击队员和团长、政委发了奖:一套印有“中央军委奖”字样的列宁服、一枝钢笔、一本日记本、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抗日战争中,杨成武将军调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雁翎队”于江河湖泊,创“地道战”于平原阡陌,日军闻风丧胆,望之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