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是第一位的
“其实我平时警惕性挺高的,当时手也拿着手机,只是被他一撞,手本能地去扶栏杆,就在那一瞬间被拿走了。”前两天刚刚在地铁里被偷掉手机的高歌告诉记者,平时就对手机依赖特别大,不敢不把手机拿在手里,生怕有什么事情,谁打电话来没接到之类的,所以手机放在口袋里的时候也是用手攥着的,没想到还是中了招。对于“沪漂”不久的高歌来说,刚刚交完房租,手机就被偷了,可能放在平时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重新买手机,手上基本没什么钱了,还是挺影响生活的。“如果早点看到这篇报道,可能手机就不会丢了。”
同样丢过手机和皮夹的马天健曾是一名反扒志愿者,他对报道中“你越警惕,小偷越不敢下手”这句话特别赞同。“在地铁里,经常看到毫不设防的人,尤其是女生,戴着耳机看手机上的视频,到了站顺手往口袋一揣,然后下车就发现手机没了,这简直是白送啊。”他认为,很多人都自我感觉很好,觉得自己不会被偷,所以对于一些反扒防盗的知识并不在意,这也是小偷频频得手的原因。
警方破案须加码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工作的刘女士认为,还是要靠警方严厉打击才能震慑犯罪分子,被动防范总有疏忽的时候。“半年多以前我在饭店吃饭,一转身居然发现背后的包没了,报过案,到现在也没找回来。当然也要自我检讨,但总觉得警方的打击还应该更给力些。”
在出版社工作的朱凌云女士10月底在南京东路地铁站的通道里被盗一部苹果6S手机。“刚买了28天,128G的玫瑰金,真是气死了。”当时朱女士没有报警,因为觉得报警了也找不回。没想到令她更震惊的是,她开始收到关于手机被刷机的短信提醒,上面有链接让她点击“找回设备”。幸好朱女士防骗意识较强,没有上当,但这之后她不断收到了数十条短信、数十封邮件,锲而不舍地想骗取她的ID和密码。“有一次还给我打电话,号码看上去是苹果客服电话,那个人问我的手机是否被盗,要我认证苹果ID,我立马意识到是骗子,还没等我畅快淋漓地痛骂她,她就挂了。”
此前没有报案的朱女士气愤中决定报警,“警察私底下告诉我破案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我很困惑,根据我提供给警察的证据,按说他们应该很容易找到销赃人的。”正因如此,与小偷斗智斗勇一月有余的朱女士昨天看到警方打击的新闻感到十分解气,不过她认为,现在偷手机、刷手机和销赃已经是产业链,打击不能光满足于抓小偷,而是要摧毁整个黑色链条。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