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流量计费有问题?
“双保险”确保计费准确
通信运营商的流量计费过程分两个主要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流量话单的产生。当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上网需求时,运营商会通过基站、交换机、骨干网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记录下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形成流量话单。目前,上海移动的用户可以通过官方的网上营业厅、掌上营业厅查询到自己的“流量详单”。
第二个环节是流量计费。由运营商的IT系统进行统计计算,直到生成最终用户账单中看到的那些数字。中国移动的计费系统有着严格的检查校验机制,通过了各级主管部门和独立第三方的不断检查测试,系统的高效率、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
以上的两个环节,从计费安全性、准确性和售后服务上彻底为流量计费问题加上了“双保险”。
“疯跑的流量”频现?
查证还原真相
最近的几则流量新闻吸引了许多媒体眼光,个别用户声称短时间内在并没有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消耗了数十G的流量,在标题上那些耸人惊闻的数字背后,真相其实并非如此。
通过运营商的后台查证,这些号称自己被“偷了流量”的用户,分别是由于流氓软件反复自动下载视频产生大额流量、将手机供IPAD、笔记本终端能作为热点使用并未及时关闭等原因造成的。那么,除去这些“乌龙”的极端案例外,大多数用户的“流量跑得快”感觉是否正确?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9月份我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9月份人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突破350.5MB,同比增长88.0%。在手机上网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手机上网流量前9个月累计达到25.0亿GB,连续9个月翻倍增长。所以说,,“流量时代”已正式到来,“流量越用越多”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流量消费整体暴发性增长的原因,并非运营商计费有什么变动。使流量增长的,源自于流量时代所带来的更快的工具和各种新应用。首先,4G网络覆盖越来越好,一旦用户使用不当,短时间内会消耗巨大流量的概率比以往网速慢时要高很多。其次,流量消费无处不在,这包括人们主动消费的内容以及不知不觉产生的流量消费。社交的流量越来越多,微信、支付宝、打车软件、导航软件都会产生流量。而很多手机应用在人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上网流量。
流量如何能管好?
内外兼修最重要
正如事物都有两面性,新技术给我们带来新感受与新应用的同时,一定也会产生各种问题。那么如何管好自己的流量?
上海移动建议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注意以下事项:一是退出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时,尽量使用软件菜单中自带的“退出”选项,而不是简单的退出操作界面;二是定期清理后台运行程序,找到已使用完毕、但仍在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强制停止该应用程序以保证完全退出;三是在各类应用程序的设置里关闭数据推送和自动更新等功能,选择手动更新;四是可以关闭手机邮件的自动收发功能。
继推出“流量不清零”之后,上海移动也给广大用户提供了周到的流量提醒及流量查询服务,流量提醒短信将告知用户当月从上月结转的流量及当月套餐流量使用情况。11月起移动用户可发送CXLL代码或登录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APP,查询当月可使用的流量资源。
为打消广大用户对流量超出套餐后产生“天价费”的疑虑,上海移动早已推出流量安心包服务。用户在超出套餐后,先按套餐外0.29元/MB计费,当费用达到10元时,可以免费使用套餐外流量至100MB,继续超出再次循环享受优惠,不用加订任何流量加油包。
另外,上海移动还推出“双封顶”服务防止用户严重超支。当月的套餐外国内流量费用达到500元时,就会停止收费;当月的套餐外国内流量用到15G时,会暂停上网功能,可联系10086打开功能继续上网;如果当月的总套外国内流量用到50G,那就直接关闭上网功能并在下月自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