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过,“双十二”又来,互联网经济就是“买买买”?记者从今天上午在宝山区召开的“2015中国产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获悉,下一轮互联网浪潮即将席卷而来,其最大特点便是通过“互联网+”传统产业、传统行业等,实现传统行业华丽转身的同时,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高贵不贵”的定制产品、便捷服务等。
退 部分行业功成身退
“在人们印象中,宝山是传统工业重镇,多是宝钢等传统工业制造业企业,但插上互联网翅膀‘华丽转身’后,许多地方已经焕然一新。”宝山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叶英介绍,有近80年历史的原吴淞煤气厂就是典型例子。
“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吴淞煤气厂,未来,告别历史舞台的吴淞煤气厂将转型为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他透露,宝山区政府将与申能集团在这里携手打造集上海国际能源展示交易中心、上海国际能源创新服务中心、上海国际能源科技研发及孵化基地、上海新能源应用展示和科普中心、上海国际能源创新论坛等功能性项目和平台为一体的上海国际能源创新中心。
有了“互联网+”助力,他还为记者遐想了一番未来的美好愿景——“将来人们再也不必为抄煤气等烦恼,有了一套互联网平台,将所有用户的数据都纳入其中,不再需要人工抄表等,只要通过大数据,哪怕居民们家中没人,照样可以通过互联网潇洒收到账单、轻松支付。”
创 “小鲜肉”有大力量
2013年,在宝山区松花江路附近的一幢商务楼里,6名年轻的“小鲜肉”在这里开创了一家公司,专注于为微信提供后端服务平台,年轻的“老板”出生于1987年。两年左右的时间,该公司已经从几人公司扩张到一整个楼面、两个楼面、三个楼面,近500名员工,市值近30亿。有了他们的技术创新,用户们在微信上一样可以定制产品。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道,不少年轻人在宝山找到了创业空间,因为商务生活成本低,为初创时期的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发展起来的企业在这里找到了继续壮大的驱动力。
据悉,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宝山区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认定授牌宝山区“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和“众创空间建设基地”;积极探索“产业联盟+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人才基地”新模式,并出台“宝山区创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探索设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为“众创空间”的“小鲜肉”们创造更多新载体。而“小鲜肉”的互联网基因们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转 产业升级是“王道”
“互联网经济不仅只是‘买买买’,光靠打折最终只会让企业因为利润微薄失去发展动力、甚至倒闭。只有加快产业链前段的转型发展,才能推动新一轮互联网革命,实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这也是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因此,如何实现传统行业华丽转身的同时,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高贵不贵”的定制产品、便捷服务等,是此次论坛上各位互联网“大佬”的讨论热点。
记者了解到,宝山的一家包装公司今年成功在主板上市,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包装企业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借力互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生产企业总是根据自己的生产能力、流水线制造产品,未来人们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倒逼着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定需生产”。
比如,企业运输货品时都会用到一种木质的托盘,但规格不一,用后就弃之不用了。这家企业抓住运输货品的“小托盘”的大需求,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时汇总用户信息,循环利用这种托盘,根据企业需求做标准化改造,不但可以减少消耗,未来企业产品要走出国门,这些标准化的托盘也可以和国外的运输环节接轨,降低了企业成本,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有了需求的“倒逼”,加上互联网的“助推”,未来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不再是梦想。比如,想开一辆和其他人与众不同的汽车?只要将需求的数据输入生产线,制造企业就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一辆你专属“拉风”的汽车。
传统纺织业只能“关停并转”?未必。将来,数码印刷不仅仅应用在纸质领域,服装面料等都可以运用这些技术,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巧妙变身,成为一件永不“撞衫”的个性化服装,这也将让传统行业再次焕发青春。
下一次互联网浪潮来临,掀起的绝不仅是“买买买”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