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集团近五年技术研发经费年均投入超过29亿元。通过优化与变革科创体系,技术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加快了核心技术的提升。
着力推进两级技术创新体系
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通过组建上海建工工程研究总院,加快推进集团两级研发机构与科创体系建设,已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市级创新战略联盟和上海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等,并建立起上海建工建筑构件、工程装备、钢结构三大产业化基地,推动科技应用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上海建工先后承担完成了包括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绿色建造虚拟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千米级超高层建造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及输送泵装备研发与示范》2个课题在内的140余项国家科技部、住建部、上海市各委办重点科研项目。2011年~2015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9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85项,外省市科学技术奖2项;获全国和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77项;获授权专利1120项,其中发明专利282项、实用新型专利821项、外观设计专利17项。
聚焦重点创新领域
引领行业科技发展
上海建工聚焦重大工程建设、绿色建筑和智能建造和世界施工技术前沿,培育新的核心技术。设计咨询方面,形成了大型现代桥梁、综合交通枢纽、净水厂原水处理、污水厂提标改造、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磁浮轨道交通、生态修复、装配式建筑等领域核心技术。地基处理技术方面,成功解决上海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140万平方米大面积软土地基的真空预压施工技术难题。深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上海地区首次采用TRD工法施工创国内53米深度之最;首次成功完成内径达121米圆形无支撑围护结构顺作法施工;通过深化套铣工艺创国内71米地铁车站超深地墙之最。隧道及地下非开挖技术方面,完成最大埋深38米的超深盾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成功实施国内直径最大混凝土顶管(外径4.64米)工程。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矩形盾构机并完成工程示范。超高层建筑建造技术方面,成功研发适用不同条件的新型模架装备系统和系统产品,拓展了超高层建造模架专项技术;成功研发阻燃型模块化新型整体提升脚手架体系,提升了整体脚手架的防火阻燃能力。超高结构泵送技术方面,创出C60混凝土一次泵送达580米的国内高度、C100混凝土一次泵送达547米的世界高度和混凝土一次泵送达620米的世界高度。混凝土技术方面,研发出高强度低水化热低收缩的高性能混凝土,实现了超厚超大体量基础底板混凝土的一次连续浇筑。钢结构智能化建造装备技术方面,创新研制出能为高难钢结构安装提供高精度焊接的“五自由度混联焊接机器人”及全位置智能焊接机器人;成功研发国产化外幕墙滑移支座系统,解决了复杂体型玻璃幕墙的设计施工难题。建筑工程改造与修缮技术方面,将BIM为基础应用的数字化系统、3D数字扫描技术、装饰施工安装机具开发、二维码物流管理等引入传统装饰行业,巳形成历史建筑修缮、结构整体置换、既有建筑结构诊断、大型主题乐园建设等成套技术和一批成果。园林绿化方面,成功设计建造多座大型公园,研发的特殊空间绿化建造技术、现代化苗木生产技术和国内首条种植土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全产业链推进预制装配住宅
成套集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通过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步伐,上海建工的预制装配能力巳从低层建筑拓展到高层建筑,从住宅扩大到公共建筑、基础设施等领域。先后完成了20多个预制装配住宅小区建设,总建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工程遍及上海、天津、北京、苏州、广州等城市,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项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目前正在承建的预制装配住宅的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其中预制率最高的达到75%,建筑最高的达96.85米。上海建工集投资、设计、预制构件加工与建造为一体的周康航基地一地块5万平方米预制装配住宅(6栋13至18层的住宅楼)将在年內建成,充分体现出上海建工建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优势,并展现出“无脚手架施工”的文明场貌,成为上海“PC住宅品牌示范项目”。
面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形势,上海建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通过实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推进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产业化,确保在绿色化建造、工业化建造和信息化建造等方面处于同行前列,着力将上海建工打造成为建筑行业科技创新的先行者,为加快建设成为“广受赞誉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而努力。
(章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