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重阳糕为重阳节必吃的食品,寓意健康长寿。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发糕等。
制作重阳糕的主要原料为粳米及糯米,将米磨成细粉,按照三比一的比例,粳米占多数。两种米粉相互掺合在一起,加入白糖和水,也可适量添加少量牛奶,充分搅拌起泡成稀糊状,用湿毛巾盖住,稍稍醒上片刻。
按照食材的不同,可制作成各种风味的重阳糕。常见多为五色馅料:板栗、大枣、莲蓉、绿豆以及芝麻。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制作出来的重阳糕不但要绵软易消化,而且适合于老年人胃口的食材。板栗剥开,去除包衣后,放入蒸锅中蒸熟,随后碾压成泥状。莲子抽芯,蒸熟碾碎。绿豆同样蒸熟搅拌成泥。
先将蒸锅里的水烧开,在蒸屉放置一块湿布,把米糊倒入其中,米糊不要太多,薄薄的一层均匀铺平,盖上锅盖,旺火蒸至三分钟以后,将板栗泥,莲蓉及红豆铺撒在上面,接着又倒入一层米糊,再蒸。按照个人所需,可蒸多层。蒸熟出笼前,在糕上撒上一层黑芝麻,放置于案板上,用刀切成若干块,装入盘中,五色重阳糕就制作好了。从横切面可以清晰看见重阳糕里五种不同的馅料:黄灿灿的板栗泥,白糯糯的莲蓉,红彤彤的大枣,墨绿色的绿豆以及表面上黝黑的芝麻,让人看着就食欲大增。五种馅料在蒸汽的作用下,渗透到米糕中,融合了各种味道。
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重阳糕了。待一股香甜的味道弥漫开来,手脚利索的母亲用铲子拱起那块又热又烫的“大蛋糕”来个刀落糕开,一块块小三角形的重阳糕有模有样地落到盘子里,那感觉真好!在我来不及用小手去抓的时候,母亲在一旁笑骂:“馋猫!先给爷爷送去!”我便乖乖地送到爷爷身边,迎来爷爷的夸奖:“我的小孙子真孝顺!”
母亲给我们讲述重阳糕的来历,教导我们从小要尊敬长辈。只知道在日常的日子里,凡是有好吃的,先记得给长辈留鲜,让我们耳濡目染了这种对长辈的爱的方式。
重阳糕我们现在不用去做就能买到,但可记得给你的长辈捎一份,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让甘甜香糯的重阳糕传递一份尊老爱老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