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手爸妈“扫盲”
婴儿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有什么区别?“新生儿自带三天口粮”的说法科学吗?新生儿吐奶怎么办?对于刚刚当上父母的新手爸妈来说,要想解答这些母婴问题,最快的渠道就是上网查一查。记者了解到,比起育儿书籍,现在妈妈们更倾向于从母婴类网站、APP、微信公众号获取育儿知识,有调查显示,这些互联网渠道在获取育儿知识的所有渠道中占80%以上。
“怀孕后,我关注了不少育儿公众号,确实帮我解决了不少问题。”钱女士家有一名17个月的宝宝,遇到育儿问题,她就会上网搜一搜。“我大概关注了10来个公众号,有的是专门讲睡眠问题的,有的偏重科学喂养,还有幼儿心理以及综合性的育儿经验风险。”
这些网上育儿知识不仅为她“扫盲”,还能破除老一辈的传统育儿方式。“老人觉得宝宝要多喝水,避免上火,但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来说,前六个月不需要喝水,不然会占据太多胃的空间,导致少喝奶。诸如这类信息,我一旦看到就会转发给父母。”
开口就是“网上看到”
从网上汲取育儿经已成为年轻父母的“标配”,但记者采访发现,这类知识并非个个都靠谱。
“去年年初我刚生下宝宝,上网搜关于母乳喂养的信息,最后却发现这些帖子背后都是经营机构在‘钓鱼’。”在出版机构工作的田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帖子用“过来人”的口吻写出来,最后都会附上“母乳喂养中心的热线”,这个看上去有点公益性质的电话,其实都是经营机构在推介开奶师。
此外,不少育儿公众号还喜欢利用各种惊悚的标题来刺激读者眼球,比方说“这九种食物宁可扔掉也不能给宝宝吃”、“2岁孩子碰了一下这个东西,立马送医院”等,其实都是拿网上一些片面的新闻案例来断章取义。
而更值得担忧的是,不少父母遇到孩子生病,也会以网络上查找的信息作为主要依据,反而质疑医生的诊断。新华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房定珠告诉记者,她在门诊中就遇到过不少“百度妈妈”,开口就是“我在网上看到……”“大部分的父母愿意接受医生的诊断,但还是有少数人更相信网络。”
父母不能偏听偏信
业内专家指出,新手爸妈可以先阅读几本经典的育儿书籍,再擦亮眼睛,选择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等开办的网站、公众号。
“年轻父母从网络上多获取一些育儿知识和医学常识是好事,但这仅仅是生活常识,一旦出现具体疾病,还是应该听医生的。”对此,房定珠表示,即使网上的医疗信息没有错,往往也是针对大众化的情况,但疾病的具体原因可能是个性化的。“比方说发烧,病毒感冒、肺炎、脑膜炎的早期症状都是发烧,家长因为不专业,有些症状就会视而不见,只有靠医生在诊疗中的诱导性询问,才能对疾病有全面而正确的判断。此外,每个人对细菌、病毒、药物的反应都不同,同样一个感冒用药的时机也不同,这些都不是网上可以诊断出来的。”
房定珠建议,年轻父母们可以在网上多学习相关知识,做好功课,带孩子诊疗过程中多问为什么,做到心中有数,但绝不能代替医生给孩子的病下结论。“不要拿‘百度一下’的医学常识,来挑战医生的专业性。”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