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窗鸡年趣对严北老下联
杨鸿台
  杨鸿台

  鸡年春节期间,大学同班同学微信群里分外热闹,其中一件乐事就是应对下联。

  先是涉猎面广泛的健行同学转来一条“当年复旦的名对”帖子,它记叙了上世纪50年代一次在复旦大学工会春节团拜会上,富有文学素养的数学大家、时任副校长苏步青教授,以座上两名教授姓名拟出上联:“陈望道、卢于道,头头是道”,随即请在座各位对出下联。陈望老是大名鼎鼎的语言学家、修辞学家,时任复旦校长,是最早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译者,这也是毛主席最早读到的译本;卢于老则是生物学系教授,是九三学社上海地区主委。

  苏步老话音一出,会场一片欢笑,笑声刚落,只见哲学系严北溟教授起身口占:“张梦闻、曹亨闻,默默无闻。”话毕,他即对席上张、曹两位教授拱手致意,似示“多有得罪”之意(其实张、曹当年分别是动物学和新闻学名教授,只是名气可能相对稍逊于陈、卢)。众人闻之,掌声四起,钦佩严北老过人的敏捷才思。

  严北老当年由董必武介绍入复旦担任教授,自幼家境贫寒,能熟练背诵3000首唐诗,素有神童之誉,是复旦为数不多的自学成才、著作等身的知名哲学教授,且拥有从政、办报、受聘任教于多所高校、国共和谈代表等传奇经历。

  读了健行的转帖,记忆力超强的班主任晋海生老师随即写来一帖:“严北老巧对苏步青的上联,已在复旦几十年传为美谈,但他还出了一个上联至今无人应答。上世纪80年代他在北京参加一个哲学会议,看到一批后生崛起而欣慰,其中卓有成就的有方立天、张立文、方克立。他当场作一上联:‘方立天、张立文、立天立文方克立。’他当场征求下联,无人应对。后他的学生写文章求助报端,几十年过去了,也无人应对。”

  这个故事当即引起了不自量力的我的莫大兴趣,竟然不顾续貂之嫌,以改革开放以来崭露头角的法律界才俊应对哲坛新秀,写下了“王卫国、左卫民、卫国卫民贺卫方”的下联(王、左、贺分别为民法学、诉讼法学、法制史专家),自惭此下联因受人名所困,其最后一字应为“卫”,即如果将“贺卫方”改为“贺方卫”,下联在形式上就能和上联对仗了,然而法学家的尊姓大名民事权利岂容公然侵犯?此下联发给同学群后,诗词佳作颇丰的世平同学建议将“贺卫方”改换为“顾长卫”,我觉得如此十分符合对仗要求,惜乎顾氏乃电影界名人,难入法学界人选,只能割爱。

  令人钦佩的是世平不信苏步老下联30多年无人应对的邪,他接着一下子发来近20条应对下联,其中我觉得最令人叫绝的是“何亚非、孙亚夫、亚飞亚夫王光亚”(何,国侨办原副主任;孙,国台办原副主任;王,国港澳办原副主任,他们均为国内现代外交界人士),其对名人姓名的记忆数量之丰和融会贯通之能,使我顿觉自叹不如。华金同学的下联则显得轻松幽默,他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张国明、陈国珠、国明国珠周建国’,都是我们班、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可(入选)否?”其人名入选概率如此之小且又如此之巧合,读之令我忍俊不禁,再次拍案称奇叫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连载
   第A25版:阅读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爱护公共自行车
幸福密码
人月两团圆
甜爱路
同窗鸡年趣对严北老下联
走近那片蔚蓝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同窗鸡年趣对严北老下联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