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医院”练出肠道支架“大绝技”
张琪 曹黎静 左妍
  上海知名医院很多,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算不上知名。然而,公利医院放肠道支架却是数一数二的。全国放的肠道支架中,每200个就有一个是公利医院放的。

  “技师”做微创做出名堂

  公利医院介入科主任乔德林说,上世纪80年代末,微创技术初露端倪,上海老牌医院取得“全国第一例某微创手术”不成问题,但之后的推广却意兴阑珊。“抡惯了大刀的人,一下子改成匕首哪儿那么容易?反而是初出茅庐的学徒更愿意试试身手。”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小学徒”:原本只是个辅助诊断的放射科“技师”,介入手术可以真的在患者身上“动手”了:“看见患者的病情好转了,特别有成就感。”

  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解决胆道堵塞问题,比开膛破肚的手术已经要创伤小多了。但是,后来的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更牛,可以做到完全没有创伤。然而,还是有很多特殊情况是ERCP覆盖不了的,介入科副主任、主攻血管介入的陈石伟和乔德林这对搭档正是PTCD之“王”。

  2016年10月,97岁高龄的杨奶奶被晚辈送进了公利医院。老人家患胆总管结石多年,基本上2到3个月就会出现急性胆管炎,且一次比一次严重。陈石伟、乔德林在CT引导下,用导丝穿过皮肤,通过肝脏,穿进病人的胆管,插进病人的肠道里;再通过导丝套入导管,将感染的胆汁引出体外,然后通过此通道植入支架,彻底打通了胆总管。

  “三人组”发明独门绝技

  陈石伟最初在消化科,临床上经常遇到胆道堵塞、肠道梗阻的病人,也就因此认识了被请来“疏通梗阻”的乔德林,两人渐渐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搭档。

  介入科还有一名高学历医生叫朱庆云,他主攻ERCP,内镜治疗是他的特长。“内镜下可以清楚地看见肠道肿瘤。”朱庆云尝试着在内镜下放支架,乔德林通过血管介入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朱庆云顿时改弦更张,选择了老乔这更有效的思路:“朱医师的内镜下能直观地看到肿瘤,比CT导引要方便多了!”

  从那以后,乔德林、陈石伟、朱庆云组成了“三人组”,研究出一套肠道支架的独门绝技。现在,沪上很多三甲医院医生遇到恶性肠梗阻都会来搬救兵:“公利医院都搞不定的梗阻,就不要再纠结了。”

  通讯员 张琪 曹黎静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连载
   第A25版:阅读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线上线下联动 提供就业服务
VR眼镜看海洋世界 九段沙生物活灵活现
任凭寒风刮 我有“挡风甲”
腾出客堂间 乡亲聚一堂
“小医院”练出肠道支架“大绝技”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小医院”练出肠道支架“大绝技” 2017-02-10 2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