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秩序明显好转
在诊疗人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去年医疗纠纷及涉医违法犯罪呈进一步下降之势。最高法刑事审判第五庭副庭长马岩介绍,2016年全国医疗纠纷数量较2015年下降6.7%,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下降7.5%,涉医违法犯罪案件下降14.1%。第三方人民调解成为解决医疗纠纷的主渠道。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国家卫计委会同中央综治办、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门,坚持一手抓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一手抓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制度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简称“三调解一保险”),打出“组合拳”,取得积极成效。全国有7万余家医疗机构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为处理、化解医疗纠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国85%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6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应急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联网。上海、江苏等地医疗机构建立内部保卫队伍,确保第一时间予以应急处置。
严惩涉医违法犯罪
2014年,最高法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马岩介绍,审判工作中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对暴力杀医、伤医等严重涉医犯罪依法从严惩处。
一是依法严惩无端猜疑,蓄意报复,采取暴力手段故意杀害、伤害医务人员的犯罪。今天公布的广东卢德坤故意杀人案中,卢德坤对治疗效果不满,持菜刀到医院报复行凶,先是砍死为其治病的医生刘某某,又将阻拦其行凶的医生伊某某砍致重伤。卢德坤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本案由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死刑复核,罪犯卢德坤已于2017年1月10日被依法执行死刑。
二是依法严惩报复医务人员亲属的犯罪。今天公布的湖南贺正平故意杀人案就是一起患者因医疗费报销问题无理纠缠医院及医务人员未果,进而报复医务人员未成年亲属的典型案例。贺正平因个人原因导致未能全额报销医疗费,却归咎于医院,多次纠缠医务人员孔某和院长徐某,并决意杀人泄愤。2016年6月13日,贺正平见到孔某年仅10岁的儿子孔某某独自上学,遂跟踪孔某某上公交车,在车上公然持刀捅刺孔某某头部、颈部等处数刀,致其重伤。经湖南省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依法判处贺正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三是依法严惩在医疗机构违规停尸、私设灵堂、悬挂横幅等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严重影响广大患者就诊权益的犯罪。今天公布的山西宋全喜等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宋全喜等在医院急诊大厅停尸、私设灵堂祭拜数日,严重扰乱医院正常医疗秩序,法院对宋全喜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符合条件“有案必立”
依法惩处涉医犯罪的同时,人民法院切实做好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工作。马岩表示,对诉至人民法院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凡符合立案条件的,坚持“有案必立”;积极开展诉讼调解,引导当事双方理性解决纠纷;对调解不成的,及时依法判决,防止矛盾激化升级,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
2016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医疗损害赔偿案件20833件,其中调解结案6489件,撤诉357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