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木屋、木篱笆,长着一张欧洲面孔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包饺子也烤列巴,人人会唱“喀秋莎”。这是在国内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恩和看到的景象。恩和俄罗斯民族乡位于呼伦贝尔市的西北部,四面环山,与俄罗斯仅隔了一条额尔古纳河。这里风光宜人、静谧淳朴,当地80%的居民有俄罗斯血统。他们热情好客,至今仍然保持着完整的俄罗斯民族的民风民俗。
“列巴”吸引八方来客
“恩和”的蒙语意为“和平”。在上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后,许多被流放的白俄少女,越过国境,嫁给了闯关东来到这里的山东大汉。走在街上,会不时碰到金发、碧眼、高颧骨、深眼窝的俄罗斯族居民。他们有一张欧洲人的面孔,张口却是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惊诧之余的话语间,总能透出一股亲切。
走在恩和乡村中,我们被一阵阵飘香的面包味道吸引了。抬头一看,迎面正是一家面包作坊——热尼亚列巴坊。听当地朋友说,这是一家在当地大名鼎鼎的面包作坊,制作的赫列巴(一种俄式面包)用天然啤酒花发酵,不含任何添加剂,是正宗的俄罗斯族美食。
用砖头和泥巴制成的面包烤炉是当地许多俄罗斯族家庭的必备。而在这个作坊,几个烤炉像几间小屋似的,上面分别有烟囱状的烟道。只见女主人打开其中一间“小屋”上一个铁制的小门,里面是熊熊燃烧的炉火,她用一个特制的长长的白桦木柈子(类似一个超长放大的炒勺),将一屉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面包送到炉火深处。不管游客们怎么催促,女主人还是不紧不慢,严格按时间操作烤制程序。
据女主人说,恩和做面包最好的当属今年80多岁的米格来·达彼得霍娃·达依霞大妈,呼和浩特、乌兰浩特、哈尔滨、克拉玛依、肇东等地的面包师傅都知道在额尔古纳恩和乡有个达依霞,有个北京的富豪还专门请她到北京传授了半个月的面包技术。达依霞的面包从来不用添加剂、防腐剂甚至发酵粉、奶油、香精等东西,她的面包是纯粹的绿色食品。达依霞对她的技艺毫无保留,她的面包工艺中使用了“列巴花”——一种生长在草原上的紫红色的花朵,在它开得最盛最艳的时候,被达依霞采摘下来,然后她用它熬成汁,作为“引子”和在面里。
“列巴”纯正的吃法是先切块,再切片,然后抹上熬制好的果酱或者夹上俄式火腿或薄片酸奶酪。恩和村的俄罗斯族人最喜欢的果酱是草莓酱和马林果酱。马林果是生长在西伯利亚山野著名的野生浆果,在忧伤的俄罗斯文学中经常出现。马林果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红莓”,据说著名的俄罗斯民歌《红莓花儿开》中的“红莓”就是“马林果”。
列巴”是人们认识俄罗斯族人的一个切入点,列巴也是当地俄罗斯族人延续传统的一个符号。喝着奶茶,蘸着果酱,品着面包,一时间,人人赞好,似乎天下美味莫过如此。
传承下来的格瓦斯
夕阳下,金灿灿的草滩,蜿蜒的河水,古朴的木刻楞,归家的奶牛,一切颇具诗意。恩和乡建在一个很大的山间谷地里,得尔布尔河的支流浅浅的淌过那个小村庄,形成一片弯弯曲曲的湿地,河边是起伏的草场和稀疏的树林。周边的山坡线条和缓,山坡上布满了开始变黄的草,白桦林一直延伸到山脚。
夜幕降临,在恩和乡村俄罗斯族同胞的桌子上都能见到一种饮料——格瓦斯。这种饮料呈透明的深黄色,酸甜相间,它们为恩和乡村增添了一种余香。恩和村俄罗斯族同胞认为它是一种“自古以来的民间饮料”,是他们的爷爷奶奶辈、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辈,甚至更远的祖先酿造出来的。在格瓦斯里有他们亲人的呼吸、土地的气息和五谷的滋养。
格瓦斯为俄语квас的译音,是发酵、发酸的意思。用“格瓦斯”来命名既说明了它的制作过程,也说明了它的味道。
最初酿造格瓦斯的基本原料是麦芽、面包干、面包屑和浆果。面包干是没有吃完的燕麦、大麦面包晾干后储存的,浆果是家门口篱笆上生长的,或是走进森林里去采集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各种各样,又酸又甜。面包干扔掉了是糟践,浆果不利用多可惜。于是,人们就把这些“废弃物”放在一起,经过发酵、发酸,就制成了“格瓦斯”。
在恩和乡村,家家户户都酿造格瓦斯,每位家庭主妇都有酿造自己的格瓦斯的选料、窍门和绝技。因此,实际上从格瓦斯出现的那一天起,这种饮料就体现着俄罗斯族人一种朴素的信念: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珍惜一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使生活更轻松、更甜美的生活方式。俄罗斯族同胞常说,最好喝的格瓦斯,当然是妈妈做的。而家家储备的格瓦斯预示着平安、健康和生活安稳。
格瓦斯种类繁多,除了有用麦芽发酵制成的谷类格瓦斯以外,还有用草莓、梨、柠檬等制成的格瓦斯,其中又以谷类格瓦斯最为著名。在结束繁重的劳作时,俄罗斯族人随身携带的是格瓦斯。格瓦斯和酸奶、马奶酒等一样,可以调节胃肠的功能,提高机体功能,改善心脏血液系统的物质交换。畅饮“格瓦斯”,待四方亲朋,游异域风情,已成为热情好客的恩和人民的新时尚,而且许多远方亲朋透过芳香醇美的“格瓦斯”更加了解和热爱恩和村这片神奇的土地。
恩和家宴上的炊烟
恩和俄罗斯族同胞性格豪爽,热爱生活,喜欢热闹。他们除了节日聚会外,平时还喜欢搞一些各种名目的家庭宴会,如庆贺生日家宴,乔迁之喜家宴,为主人买新家具洗礼宴,为主人买新衣洗礼宴,为朋友送行宴、接风宴等,总之不放过每一个联络感情的机会。家宴气氛很热烈,充满浓郁的欧式饮食风格。被邀请的客人按时出席,男士一般要穿西装,打领带;女士要穿华丽的衣服并施以淡妆,以示对主人的尊敬。
家宴桌子的摆设别有一番风趣,使用的餐桌是长方形的,如果一桌客人坐不下,再拼一张长桌,桌子上一定要铺桌布。总之宾主围在一张长条桌上,不分桌,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围桌而坐,显得平等、亲切,便于感情交流。在家宴正式开始以前,餐桌上先要摆上糖果、果酱、饼干、小面包之类的食物,配以喝茶用。客人到来后,主人热情迎接,让座并即刻端上热茶。待客人到齐后,大家入座,家宴便开始了。家宴的饭菜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凉菜,二是热菜,三是甜点。俄罗斯族的家宴不太讲究饭菜的种类多少,有几样可口的饭菜,有足够的酒,有甜点,能玩得开心,就足够了。凉菜主要有勒巴撒、谢辽特卡、萨拉特、“依克拉”(鱼子酱)、腌酸黄瓜等。喝过几杯酒后便开始上热菜。地道的俄罗斯上菜顺序是:第一道先上苏波汤,每人一盘,用勺喝,上苏波汤的同时要上切成片的合列布。第二道菜上得列得。第三道菜是布里内,同时要上“司灭达那”(酸奶油),它是用来涂抹在煎饼上的。第四道菜是比拉什给,要趁热吃。
现在这种纯俄罗斯式的家宴已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俄汉式混合家宴,既有俄式苏波汤、得列得,又有汉式的各种炒菜;既有俄式合列布、布里内、比拉什给,又有汉式米饭、馍馍。宴席间宾主频频敬酒,干杯,谈笑风生。
正餐过后,撤去桌子上的残余食物,擦净桌面,主妇就开始上甜点了。甜点是俄罗斯族家宴不可缺少的食品,甜点的种类和质量也反映出俄罗斯族家庭主妇的聪慧和手艺。俄罗斯族家宴的甜点样式品种较多,像果子酱、酸奶油、布拉其给、鲁列特、比拉什给、饼干等。客人们边喝茶边品尝甜点,并不时向主人献上几句赞美的话语。这时主人又为客人们端来一碗碗水果羹。
吃完水果羹后,有人已领头唱起了俄罗斯民歌。阿吉努什卡是俄罗斯族的民族舞蹈,每一个俄罗斯人都会跳。它不受场地、人数、年龄的限制,节奏明快,步点轻盈,变换多样,活泼、热烈、奔放的阿吉努什卡就是俄罗斯民族的象征。阿吉努什卡跳累了,就跳华尔兹。唱一会歌,跳一会舞,边唱歌边跳舞,直到歌舞尽兴方才散去。
天色渐暗,又见恩和袅袅的炊烟,一切的一切,全部留在了静静的额尔古纳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