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快递包装列入强制回收目录
据郑惠强调研,快递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消耗了天量的快递包装。“快递包装不仅‘大材小用’、过度包装,有很多企业为了压缩成本,还使用‘回料’再加工而成的含有毒害物质的劣质包装材料,极易对寄件人、收件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快递包装回收使用率极低,造成资源极大浪费。”郑惠强认为,快递包装革命势在必行。
他在提案中对加强快递包装管理,提出了几条建议。首先是加快法律法规标准建设。上世纪90年代,商品包装问题开始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各国纷纷开始立法,对商品包装和包装废弃物进行严格管理和限制。相对而言,我国与包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建设滞后,这也成为快递行业包装问题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我国包装行业立法工作,研究制定快递条例等行政法规,尽快将快递包装列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强制回收目录。同时修订完善《快递封装用品国家标准》,并将其调整为强制性标准。
其次是加强快递包装源头控制,郑惠强认为,行业企业应加强快递员和快件包装员的操作管理,指导操作人员科学地对产品进行适度包装,除了填充必要的缓冲材料外,尽量避免过度包装、过度填充的现象。还要加强环保包装用品的研发和应用,酝酿推出更加便于回收和反复利用的塑料快递包装盒,“应该更多地采购和使用符合环保要求、成本不高、可循环使用的帆布袋或者塑料中转箱,逐渐替代和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编织袋和纸箱的使用。”
郑惠强还建议完善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对使用过的封套、包装箱等进行二次利用,鼓励快递企业开展回收试点等。
常用口服剂型药物使用大包装
作为心脏病治疗专家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地方的慢病患者,服用药物只能一次开到两周左右的用量,需要每两周去一次医院开药,药厂生产的慢病药物包装,里面的药物大部分却只有一周的用量,而慢病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药物,“结果,慢性病患者需频繁去医院配药,我们国家几个亿的慢病患者,每个患者多去一趟医院门诊开药,就会带来巨大的门诊量,必然导致看病难。”葛均波指出,药品一周用量的包装,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部分包装不可回收再利用,造成环境污染。
为此,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鼓励企业生产慢病药物大包装,鼓励生产包括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药物用量的大包装,同时鼓励大包装药品降价,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医保部门应鼓励药物大包装的使用,将大包装规格慢性病治疗药物尽快纳入医保报销系统,针对大包装报销给予医保优惠措施,允许慢性病患者开具大包装药物,同时加强对大包装药物的使用监控。”葛均波认为,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开具长期的处方,降低慢性病患者的就诊费用及就诊时间,还有利于减少药物包装,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