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下架与上架
姜 燕
  姜 燕

  前几天,本报“新民眼”微信公众号(微信号:xinminjd)报道,杭州萧山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吐槽学校发放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并晒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关介绍”的图片。话题一出,被个别营销号迅速炒热,并称其为“黄书”。学校迫于外界压力,决定将书收回。

  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接触过这本读本的网友和教育工作者纷纷贴出全图,证明前两者是断章取义。一些专家也表示,这套书不仅对性知识介绍得清楚明白,对性别、爱情和婚姻的观点也是“三观很正”。

  这套书的编写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从一年级开始每学期一册,目前出到六年级上册,共11本,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男女的身体构造、性别差异、社会角色等等。这套教材的问世,使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并出版小学全套性教育教材的国家。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小学阶段就要完成生殖健康的教育,避孕知识也要在小学阶段讲完。

  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也回应,大家看到的内容,他们已经做了九年教学试验,北京市的18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将其作为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学材料使用,在其他地区也有学校和家庭以不同形式在使用。

  儿童性教育话题在国内还很敏感,相信萧山这所学校在选择它时,也是经过仔细审读和慎重考虑的。作为国家和社会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代表着教育权威,它的决定表明教育机构对性教育及教材的判断。因此,收回整套书,是否从一个非常负面的角度使人联想,这套书确实有问题?收回这套书,是否更会给学生的性认知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性教育长期缺位,涉事学校的反应,恰恰反映出我国中小学性教育观念和能力上的缺乏,才会在遭到质疑时,“意志不够坚定”。面对这样毫无根据的质疑,学校应该做的,不是惧怕惹事,将书下架,而是向学生家长说明,并通过媒体广而告之,为什么选择这套书,这才是儿童性教育的正途。在此,建议学校将书重新上架,并辅以有序的课程教育,将科学的性知识传递给孩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
   第A12版:3·15专版
   第A13版:3·15专版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家装之窗
用法律替见义勇为“撑腰”
下架与上架
只有一个姚主席
两会,铭刻政治文明的生长
“死角”
一个人性化的创意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下架与上架 2017-03-10 2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