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为加快推进上海残疾康复事业发展,上海市残联牵头成立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成立之初,“康复”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新名词,有不少脑梗患者因为不了解康复的意义和功能,错过了手术后马上开始康复的黄金恢复期,导致一些本可以恢复的肢体功能最终无法恢复,给自己和家庭都带来沉重负担。少数人则对“康复”存在误解,以为“康复”能让患者甚至已经残疾的患者“躺着进来,跑着出去”,由于期望值过高,导致康复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工伤患者不了解康复相关政策,因为对康复费用等方面的顾虑,错过康复机会。
种种原因导致阳光康复中心成立之初入院患者并不多,但之后随着媒体宣传和各级残联部门的介绍普及,特别是类似“上海好邻居王海滨”“被继母殴打头部致残的小中宝”等新闻人物来到阳光康复中心并取得明显的康复效果,再加上工伤康复补助等政策推行和阳光康复中心纳入医保结算体系,康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如今,中心床位早已供不应求,10年来,入院总量达到66943人次,累计服务残疾人27万人次。
为更好服务市民需求,中心与同济大学牵手,建设同济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设立同济大学康复治疗学系,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床位扩建也列入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期将新增1000张床位,在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等领域,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