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问题少年重获新生
吉桂兰从2004年8月成为一名青少年事务社工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运用“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围绕“关心社区青少年、服务社区青少年、凝聚社区青少年”的服务宗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鼓励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区,为社区青少年获得自我成长与发展提供平台。从2004年至今,共开展个案工作91个,开展个案服务1121人次,个案服务705小时;开展小组工作17个,开展102节小组活动,参与人数138人。
在服务的个案中,吉桂兰融“倾听、疏导、鼓励、关爱”为一体,想方设法帮助青少年走出泥潭,陪伴他们迈向未来的路。青少年小A七岁时父母离异,母亲不知去向,十六岁时其父不知所终,从此以后这名少年混迹社会,生活无着。吉桂兰一方面借用社会资源,将他送进海上青焙坊学习烘焙技术;另一方面帮他寻找父母,希望他能回到父母的身边。他的母亲虽已再婚,但在吉桂兰的劝说下还是愿意敞开家门欢迎小A回家。而小A因多年的怨恨拒绝回到母亲身边。为了能让小A回归家庭、打破他们之间积累多年的“坚冰”,也能让母亲弥补自己对儿子的亏欠,吉桂兰采用“家长作风”,教导孩子直面现实,护送他回家。现在这名少年已经成家立业,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
橙色联盟开展同伴辅导
在多年的实践中,吉桂兰不断强化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学习与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调动社区青少年的积极性,她提出“四单上门法”,通过“菜单式”服务,将技能培训、用工岗位、文体活动等信息及时向社区青少年传递和上门服务,赢得良好反响。为了激发朋辈效应,引导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生活,她发动社区青少年成立同伴自助团体——橙色联盟,定期开展同伴辅导与社区服务。
拓宽公益组织服务范畴
作为一名老社工,吉桂兰一方面坚定信念,全心全意服务于青少年,另一方面力担重任,为茸平社发展添砖加瓦。在其担任青少年工作站活动中心负责人期间,先后承接了“松江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松江区青少年教育服务”两个项目,为青少年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拓宽了茸平社项目化服务范畴。2016年,被委任为联校社工组组长,协助工作站开启联校社工三年行动计划,先期开设的“一天一游”“快乐课堂”等活动,引起师生共鸣。
时光荏苒,十二年风雨,十二年征程。作为一名老社工,吉桂兰深知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时刻不忘选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初衷。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有四个字叫做“永不言弃。”她为每一位特殊少年插上翅膀,引领他们飞向希望的未来。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