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今日入伏,高温橙色预警高挂。据上海气象局发布,今天的气温,有可能飙升至今年以来最高,37℃!
这是上海出梅后连续第六个高温天。烈日炙烤,热气蒸腾中,申城大地仍然处处有清凉,整座城市应对有策、运转有序。这背后,离不开许多人的挥汗付出。
他们中,有坚守街头疏导交通的交警,有钻进“铁蒸笼”集装箱查验危险品的海事“女福尔摩斯”,有戴手套作业也被烫得龇牙咧嘴的飞机维修师,有衣服上挂满盐霜的铁路上水工,有50℃大棚内坚持作业的果农……他们用自己的坚守,换更多人得享清凉。
今日入伏 烈日烤申城
机务:戴手套也烫得龇牙
早上9时30分,虹桥机场机坪实测温度超过50℃,春秋航空维修工程部虹桥航线车间主任李雅各身上的工作装早已湿透。
飞机刚停稳时,飞机各部件都会散发高温,发动机温度超过200℃。此时,如果必须更换飞机零部件,机务们还是要亲手触碰。就拿更换刹车片来说,飞机降落时在滑行道上频繁使用刹车,导致飞机机轮和刹车片这两个部件温度奇高。“即使戴着手套,也会被烫得龇牙咧嘴。”李雅各说。
“维护一架次飞机一般2个小时,但有时要排除故障、支援其他班组,可能要在机坪待一整天。”李雅各说,一旦遇到麻烦事,所有班组成员都会互相支援,轮流休息,西瓜、饮料也早已储备充足。
交警:顶着烈日跑五公里
上午8时,白花花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而下,街面气温已超过40度。32岁的长宁交警马凌杰站在长宁路凯旋路的十字路口,警帽下汗水沿着脸颊流淌,却顾不上擦一下。
一个驾驶无证非机动车的男子被拦下,听说要罚款,竟弃车而逃。马凌杰奋力追上去拦下,一会儿功夫,背上透出汗迹。
这是个异常繁忙的路口,地处中山公园商圈,3条轨交线路交汇,5、6条公交线路在周边设了终点站。
“现在车子规矩了很多,行人和非机动车成为查处的重点。天热,都火气大,处罚特别难。”马凌杰说。马路四个角,他必须不停跑动,一趟下来接近一百米。一个早高峰3个小时,每天要在太阳下跑个5公里。
今早6时30分许,宝山支队三大队警长苏张灵在站早高峰疏导交通时,发现江杨北路近农贸市场有大量疑似车辆洒落的建筑垃圾堆在路段中,为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立即通知增援警力迅速到场对现场周边交通开展疏导并清理垃圾,全力将突发事件对道路交通影响降至最低,确保早高峰平稳过度。
武警:每个哨位都是“烤点”
9时,武警上海总队七支队看守所的执勤哨兵李强穿着厚厚的迷彩服,紧紧地扎着外腰带,头戴军帽,脚踩作战靴,还没正式上哨,已汗流浃背。在领班员带领下,他爬上5米多高的岗楼,走进狭窄的巡逻通道。
高温下,一个哨位就是一个“烤点”,一次执勤就是一场战斗。监墙两侧布满密集的高墙电网,一股股热气扑来,帽檐上也挂满汗珠,衣服已经全部湿透。按照执勤规定,禁止乱摸乱动,汗水流到眼睛,李强没有去擦拭。一班哨走下来,一趟就是2公里,上上下下数百个阶梯,要走近半个小时。“一名战士当兵两年,在巡逻通道上大概要走2000多公里。”指导员王洁说。
上水工:制服湿透马上晒干
上午9时许,铁路上海站,刚为K516次列车加完水的上水工姚元仁师傅回到休息室。“我们从线路上加好水回来,一个个都是‘外干内湿’。”他拿湿毛巾擦去额头的汗水。所谓“外干内湿”,是指在上水作业的过程中流的汗水把衣服都浸湿了,但在回休息室的路上,湿透的制服又被烈日烤干,只剩下贴身的背心还浸满汗水。
56岁的姚元仁是一名老上水员,在上海站工作已经有10余年。气温更是飙升至37℃。对露天工作的上水工们来说,又进入了一年中最艰苦的日子。烈日下炙烤的股道温度往往超过50℃,加上高铁底部空调散热口排出大量热气,注水口旁气温能达到60℃,一趟列车加下来,上水员们的衣服经常干了湿,湿了又干,帽子里、领子上和背心的腰上经常会结下白花花的盐霜。
“今天是白班,早7点到晚7点。整个班10个人要为75趟列车加水,这还不包括补水和发车防护作业。粗算一下,我和一个搭档上道作业要将近20次。干活出汗多,我们就一人多备一件衣服,作业间歇抽空洗一洗很快就干又能穿了。其他也还好,休息室里有凉水,也装了空调,歇口气又能多跑两趟。”姚师傅说完,戴好帽子、拿着手套又推开门上道作业去了。
海事:钻进“铁蒸笼”查验危险品
今天上午,上海海事局浦东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陈维又带着同事,到外高桥码头集装箱堆场查验危险品。“气温三十几摄氏度时,堆场里因为太阳直射,温度能蹿到五六十度。”
浦东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只有9个工作人员,却要查验整个外高桥码头的集装箱。外高桥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约1800万标准箱,所以必须做足功课,通过报单查找可能瞒报、谎报危险品的线索,然后几乎每天都要进堆场查验可疑箱子,“前几天,我们就查出3个集装箱,报的是垃圾桶、纸箱子,但拨开最外面一层的普通货物,里面全是烟花爆竹,足足80吨。没有按规定包装、运输,万一出事,后果严重。”
陈维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称为海事“女福尔摩斯”。在这样的大热天,每次进堆场,回办公室时衣服都湿透了,“很多时候,集装箱里搬出一些货物后,最里面的货物,我们往往要进箱子查看,现在这个季节,集装箱真是一个‘铁蒸笼’啊,在里面时间稍微长点,呼吸都困难。”
快递:汗水蒸干不用上厕所
9时52分,在广中路平型关路路口,记者见到李建方时,他早上从分拨点拉出来的140个快件已经送出去一半了。整张脸挂满汗珠,聚集在下巴处,人一动,汗珠就滴滴答答落下来。
“从早上开始身上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之前担心喝水太多找不到厕所耽误送件时间,后来发现,楼梯上下几回,喝的水就蒸发掉了,一个半天跑下来一次厕所都不用上。”李建方说。
圆通快递静安门网点负责人孙红飞介绍,“其实我们快递员最怕的不是高温天,而是客户给冷脸。大热天,最盼望的就是客户的理解。”
果农菜农:50℃坚持棚内作业
上午9时,崇明农肯菜园,室外温度已达35℃,大棚内更是灼热难耐,温度已经超过45℃,甚至高达50℃。只见汗水不时从果农额头、脸颊滑落,工作服已全湿透。
“每一片菜叶,每一颗瓜果,都是汗珠子掉地摔八瓣换来的!”公司负责人孙兴广坦言。前两天,菜园子刚给桃树整完枝,这几天以除草为主。同时,高温对果蔬种植也是一种“甜蜜的辛苦”,因为温度越高,水果甜度越高,品质也越高。
为保障员工安全,菜园近日重新调整作息时间,避开酷热时段,至下午2时再上班,此外还准备了苦瓜、绿豆汤等降暑消夏的蔬果饮品。
建筑工:随身一个大水杯
9时45分,外马路上的上海建工二建复兴地块工地上,时师傅和孙师傅刚忙完安装幕墙工作,在一旁的建筑物阴影处休息,两人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安全帽脱下,但汗水仍不断涌出。
记者看到,工地上几乎每个工人都随身带着一个塑料的大水杯,还带着一块小毛巾。趁着休息的时候,喝些水擦一下汗。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现场茶水亭,他们还会为工人们送上一通大麦茶。施工时,工地围墙的南北向两侧还会开起喷淋,既防尘又能降温。
应对有策 处处有清凉
室外喷雾
鞍山四村:喷雾让气温直降3℃
今天高温,不过在位于杨浦区的林荫道苏家屯路,浓密的树荫遮住了烈日,舒适不少。上午9时出头,记者从苏家屯路走进鞍山四村三小区中心花园时,感觉更加清凉。花园里有三组漂亮的白色巨型“太阳伞”,许多个喷头正不断吐出细细密密的水珠,让周边温度顿时下降了。
这是杨浦区四平街道2011年引入的世博喷雾,每年夏天只要气温达到35摄氏度,就会开启。鞍山四村三居委主任鲁书华说,本周高温,喷雾天天开。一位阿婆说,她住在其他小区,但几乎天天来,“坐在这里比呆在空调房间好,看看风景,‘嘎嘎三胡’,生活很幸福!”
迪士尼:高温挡不住游客热情
上午9时30分,记者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主入口看到,排队区域排着数千名游客。有些游客撑着遮阳伞,有些游客戴着防晒帽,在主入口的安检通道等待着。
“暑假期间,我们特意陪同8岁女儿玩迪士尼。高温天游园,我们也做足了准备,特意穿上速干长袖长裤运动装,戴着宽檐遮阳帽、防晒护袖。”来自南京的游客闻平说。
今日上午10时,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多个热门景点前出现排队长龙,创极速光轮排队需等候105分钟,雷鸣山漂流需等待150分钟,翱翔·飞越地平线需等待150分钟……针对持续高温天气,上海迪士尼增设了一系列防暑降温设施,包括乐园内有5个配备水雾风扇的“酷爽地带”和两个遮阳帐篷区域等。
博物馆:展览“升温”水雾降温
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引爆的观展热潮,已经持续了半个月之久,排队时间超过了其他“网红项目”。每天开馆前1小时,便有热衷艺术的爱好者早早排队,免费入馆的政策更是为展览“升温”。
为了给排队观众防暑降温,上博和多方沟通,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许可后,在一周前紧急采购了新的遮阳棚和喷雾风扇,这几天赶在入伏前到位。
今天上午记者看到,每位大英百物展的参观者需要在馆外排队2到3小时,在馆内排队1小时。10多个长蛇状的蓝色遮阳棚,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排队队伍人群,不停歇的水雾喷雾电风扇能够物理降温,给室外人群带去凉意。
中华艺术宫、上海图书馆维持日常消暑状态,客流量保持平稳,两座文化场馆都告诉记者,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在26℃,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观展环境。
公交出行
地铁车站:站内温度多在30度以下
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徐家汇地铁站。站内站外,可谓“冰火两重天”,刚一进入地铁站就能感受到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体感也迅速舒适起来。
记者了解到,上海地铁在今年春天对全网14条线路全部4000多节烈车,8000多个空调机组,超过16000个冷凝风机等进行全面普查。为夏季空调临战备足“粮草”。另外,为确保旅客乘坐地铁的舒适度,技术人员利用专家数据模型、空调专用软件,对现有列车空调温度曲线实施监控。
车站还为防止乘客中暑而准备配的医药箱,一个体积不大的绿色箱子里,清凉油、人丹等基础防暑医药用品应有尽有。
地铁空调制冷问题是夏天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年也不例外。记者搭乘了一辆9号线列车,车内的空调也已经开启,温度也基本维持在30℃以下,车厢内显得格外凉爽。
专线车:空调未断档门窗尽少开
上午9时许,虽然空气温度只有34℃,但记者在大叶公路实测的马路表面温度达到了42.6℃。不过,一登上车牌尾号为3042的江平专线,满满的凉意就沁人心脾。
半小时内,记者多次实测车厢内温度,均保持在26℃左右。司机介绍,公交车的空调最低可以打到18℃,但一般打在22℃左右,“打低了,怕冷的乘客受不了;打高了,乘客感觉没那么好”。
睦邻中心
奉贤:108家“四堂间”迎来清凉
今天上午,已经安装空调的奉贤柘林镇华亭村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凉风习习,“四堂间”的“常客”汪华芳告诉记者:“只要老人有需要,爱心企业就会送空调进‘四堂间’,夏天再也不怕热啦。”
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是奉贤区去年起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多,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居家服务,探索远郊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因为“四堂间”原则上是以村民宅基空置房为载体建立起来的,很少有空调。“往年度夏,老人们靠的是蒲扇,实在热就洗把冷水脸。”年近70岁的周水芳坦言。
早在今年年初,区内一家名为柘中集团的爱心企业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出资购买了400台空调,为奉贤108家农村宅基睦邻“四堂间”里4230名农村老人“送清凉”。
与此同时,一项为孤老送清凉的活动也已在奉贤拉开帷幕。奉贤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全区8000名孤老都能清凉度夏、安全度夏。
金山:街道睦邻中心舞姿翩翩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上午8时,在金山区石化街道睦邻中心“文体空间”,30余名广场舞爱好者准时报到,随着悠扬韵律尽情舞动,室外酷日炎炎,中心凉风习习,居民舞姿翩翩。
“入伏了,在广场上跳舞容易中暑,好在室内有空调,还准备了免费的茶水。”年过古稀的沈阿婆跳完一支舞,喝上一口茶,重新归队继续舞动,轻盈舞姿迎来喝彩连连。
在“智慧空间”,20余名放暑假的小朋友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科技积木;在“乐龄空间”,40余名老人一边享受空调,一边下棋打牌……石化街道睦邻中心面积达1730平方米,7月以来,11个空间全部免费开放,不仅空调“火力全开”,还提供茶水、亲子活动、健康管理等特色服务,保障居民清凉、安全度夏。
嘉定:街道为老人送绿豆汤
“天一下子就这么热了,不知道几位八九十岁的独居老人怎么样了?”一大早,位于嘉定镇街道高昌路的烘焙室,迎来了侯黄桥社区“姐妹情”睦邻点的志愿者们。她们带来事先从网上采购的薄荷、绿豆、冰糖等食材,还有一份向专业厨师讨来的“配方”,只为制作一锅清凉解暑绿豆汤。
浸泡豆子、大火烧煮、冷冻冰镇……志愿者们分工合作。上午10时,她们提着装有绿豆汤的保温箱,挨家挨户送上清凉。“这么热的天,还特地送绿豆汤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96岁高龄的颜美芳老人感动不已。看到高温天老人不舍得开空调,志愿者一边耐心劝导,一边盛情邀请,“可以到睦邻中心避暑,不但有空调,还有丰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