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南湾的萨拉托加是全美最富裕的十八个小镇之一。
小镇所在的商业街的从这一头走到另一头不过七八分钟的距离。街上购物的客流清淡,周末的人流有不少是冲着咖啡馆和餐馆而去的。即便是那家开了很久的三明治店,门口露天的桌子边,永远满座,还有不同种类的宠物。
人们搞不懂,既然附近的居民那么富有,为什么这里的零售生意就是不好呢?加油站旁边的超市,卖有机食品和面包的,开了几个星期就关门大吉了。超市边上的婚纱用品店也是昙花一现。附近还有一家品牌服装店,正奄奄一息地挣扎着。倒是镇上的餐饮业很受欢迎,大家为了咖啡和吃喝而到小镇上一聚。
我的亚裔朋友约翰姜在多年前买下了小镇沿街的一个老房子。镇上已经有两家咖啡馆了。一家是对着加油站的星巴克,一家是本地家族经营的“大棕熊”。那么,再要开第三家类似的咖啡馆需要办什么手续呢?姜先生把自己的计划跟萨拉托加市政府汇报的时候,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他可以申请建造新建筑,一半用来居住,一半用来建造咖啡馆。前提是他必须得到附近居民的同意。换句话说,邻居不同意,你的计划就泡汤。于是,姜先生把申请递上去的时候,毫无疑问,遭到了周围邻居无情的反对。所谓的邻居有两批人,一批是左右的邻居,另一批是马路对面公寓里的长期租客。细心分析一下,反对的都是白人居多,统一的口吻就是他们想保留老街本来的历史面目,不想让一个亚洲外来户造了房子而破坏格局。听听貌似有些道理呀,跟老城区旧房子拆迁一样。但是,当你撕下所谓的借口的外衣,不就是赤裸裸的自私和妒忌吗?亚洲人有钱,亚洲人可以造新房子,这一点是令那些一辈子都靠租房子住的白人极为不爽的。附近的那些宽容的白人老者倒是乐意看到变化,说是期待另一家咖啡馆在小镇上诞生。于是,反对和支持的拉锯战开始了。
听证会的战线拉得超级长。萨拉托加的居民以年老的退休人士为多数。多年前,很多商家都想进驻小镇,却遭到了毁灭性的拒绝。市政府也拿周围的这些居民没有办法,最后只有星巴克在加油站对面站住了脚。其他的商家只好放弃原有的计划。小镇上本来计划要造一个购物中心,后来都搁浅。剩下的商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零售店生意奇差,能生存下来的都是老租户。没有正规的品牌店进入,商业根本成不了气候。这条街,除了周末的人气午餐和咖啡,啥也没有了。市政府也意识到这样下去小镇终有一天会走向没落,不发展商业是没有出路的。私下,官员们跟姜先生沟通了无数次,鼓励他多次参加居民的听证会。
从开始有建造商业住宅的设想,衍生到咖啡馆的经营,姜氏夫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是完美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聘请了萨拉托加最好的建筑师托米来为自己设计建筑蓝图。每一次听证会上,托米都会为姜先生争取最大的支持者。一来二去,他们用了四年的时间,说服了大多数周围的居民和商家。最后,尘埃落定,姜先生的商业计划被通过了。
托米设计的建筑坐落在HAKONE山脚下,咖啡色的建筑融合了亚洲和西班牙风格的格调。周末去爬山回来的人们,顺便到山脚下的咖啡馆买一杯拿铁,或者坐在咖啡店的门口聊天。那些肤色各异的年轻人拿着笔记本电脑,品尝着姜太太做的水果三明治,大谈着创业的理想。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客厅,邻居姜太太会端着刚做好的点心进来找我,让我品尝刚做好的点心,并且提提意见。对的,我就住在其中的一栋公寓之中,亲眼目睹了他们为梦想而奔波的过程。最近,姜夫妇又拓展了同样新建筑内的另一个铺间,把咖啡馆的空间拓展了一倍,又增添了不少新的陶艺作品。
姜先生为了开咖啡馆,特意跑到旧金山参加商业培训。和别家的咖啡馆不同,他们所用的器皿都由姜太太亲手烧制。萨拉托加的商业街,因为有了这家咖啡馆,原先落寞的商业气息渐渐被激活。
人,要有梦想,尽管实现梦想的路崎岖,但是想着美好的那一天,再崎岖的山路到了顶峰就可以看见美丽的风景。人生何尝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