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元宵节。一大早,上海市儿童医院爱心病房的景医生拉开大门,把静安公安分局江宁路派出所民警赵耿源迎了进来。
病房里,一个孩子抱在护工怀里,还有两个满地跑着。年纪最小的小疆小声地叫着“爸爸,爸爸”,年纪最大的小星向赵耿源奔去,被老赵一把抱起,咯咯笑了起来。
孩子们的笑脸,却让赵耿源感到心酸。小疆一岁半、小六两岁半、小星三岁半。这是三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从小在医院长大,病房就是他们的家。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老赵格外希望早日帮他们找到父母,也希望能真正找到一条预防“滞留儿童”的路径。
孩子叫他“警察爸爸”
今年已50出头的赵耿源,一次接警时偶然通过婴儿手上的医用手环帮孩子找回父母,从此与这些被遗弃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同事们叫他“寻亲警察”,孩子们叫他“警察爸爸”。
每当看着病房里奔跑嬉戏的小星,赵耿源总会回想起当初那个差不多大的孩子。2009年5月30日,早产儿丽丽被送进儿童医院,她患有新生儿重度窒息、呼吸衰竭等多种疾病,一度进入重症监护室。就在此时,丽丽的父母不辞而别。
2012年,医院向江宁路派出所报警。当时,包括丽丽在内,竟有六七名困境儿童滞留医院。因为赵耿源曾为弃婴找回过父母,这一次接到报警,派出所又将任务指派给他。
丽丽这样的困境儿童与弃婴在法律意义上并不相同:他们的父母大多留下过个人信息,却因种种原因将他们滞留在医院。赵耿源调查发现,丽丽父母在南翔医院曾登记姓名和住址。他一路骑摩托车从静安赶到嘉定。当地人口协管员反复查看丽丽父母资料,陪着他一路找到这对安徽夫妻,但这对夫妻并不承认。
离开后,赵耿源反复求证,最终确认二人就是丽丽的亲生父母。他想,丽丽父母遗弃她,很大程度是担心孩子留下后遗症。“如果他们看到丽丽现在这么健康漂亮,肯定会回心转意。”于是,他带着丽丽的照片再度赶往嘉定。看着照片上健康的孩子,夫妻二人终于答应回医院探望丽丽。2012年12月,经过一系列检验,已经3岁多的丽丽终于和父母团聚。
“希望孩子们忘了我”
赵耿源说,医院不是养育机构,孩子需要活动空间,可病房里有药品器械,处处危险。因此,每个滞留医院的孩子,赵耿源都迫切想帮他们找到父母。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随着孩子年龄长大,他们会懂得,自己被遗弃了。“将来肯定会有心理上的阴影。”所以,每当有孩子与父母团聚,这个他们曾经最亲的“警察爸爸”,虽然心里不舍,最大的心愿却是“孩子们忘了我,忘了这段记忆”。
赵耿源经手的弃婴和困境儿童,有的父母有违法行为,有的家庭矛盾重重,也有的已另组家庭,甚至有母亲吸毒,婴儿诞生就需要脱瘾治疗。很多孩子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医院时,登记的名字、联系方式就是假的。“大海捞针一样,即使找到了,也拒绝相认。”
2012年1月15日,一对体重不足1.5公斤的双胞胎姐妹被紧急送到儿童医院治疗,经过抢救,妹妹木木的生命得以保留。医院寻找木木母亲下落,才发现按此前留下的信息和联络方式“查无此人”。
赵耿源把目光投向木木母亲的原籍地,在当地社区民警赵小须的帮助下,2012年底,赵耿源找到了木木母亲,可她已回到原籍地结婚。木木母亲担心,木木的存在会影响她的新婚生活,决定避而不见。
赵耿源没有放弃。他辗转联系到木木母亲的家人,寻找解决办法。2013年,得知消息的木木外公赶赴上海,决定自己抚养这个外孙女。
给弃儿一个温暖的家
正因如此,很多时候,赵耿源的内心充满矛盾。他希望帮孩子,但又无法不为孩子的未来担忧。十多年来,赵耿源为8名遗弃在医院里的孩子找到了父母。但对于他来说,更关心的是如何让“滞留儿童”更少,如何让所有找到和没找到父母的孩子,都有美好的未来。
在赵耿源看来,让法律强起来,是切实解决困境儿童的路径。对那些极少数不尽监护职责的父母,法律应当剥夺父母监护资格,并依法严惩。同时,他认为应当及时修改《收养法》,让那些有收养愿望、家境殷实可靠的父母,可以给这些弃儿一个真正温暖的家。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