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醉难了
林明杰
作画时的傅抱石
  ◆ 林明杰

  据说,傅抱石好酒,喝醉了作画更为自由酣畅,每出佳作。他还有枚闲章“往往醉后”,通常出现在得意的酒醉之作上。

  无独有偶,林风眠也曾建议一位画画拘谨的学生喝点酒,这样画画时就会狂热起来。

  于是很多画画的人喜欢用这个故事来为自己好酒贪杯找理由,还嘲笑不喝酒的同道“不喝酒怎么画得好画”。

  凡事不可绝对。美术史上的大画家中,好酒贪杯的比例并不见得高于普通人。这也就是说,能不能画好画,喝酒不是决定性因素,它顶多对个别性格比较拘谨而酒后却能放得开的人有点效。

  喝酒或许会激发一个画家的性情,令其更有自信,更有激情,更有想象力,但是如果他本身就不具备一个好画家的素质,喝死也没用。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谈喝酒这个问题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揭示的是一个创作心理学问题。很多艺术家拼着命地训练自己在技术上的能力,也苦思冥想如何创造出形式上的惊世骇俗,但就是疏忽了培养最重要的艺术心性。

  艺术家的一生,实质上是不断征服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生。

  薄薄一张纸,轻轻一杆笔,它就能让一个七尺汉子胆怯心慌,踯躅不前。学过画的朋友一定有过这种心理体会。有的画家,一辈子都逃不掉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他所见识过的美术史上的名家笔墨,非但没有成为激发他创作灵感和信心的力量,反而成为他畏惧的阴影。

  如何能使自己不必喝酒就具有创作的自信,就能有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自由而肯定的笔触,这才是一个画家更需要去努力的。

  从喝酒的话题我不禁联想到很多画家创作时喜欢听音乐。其效用也相当于喝酒,它能把画家带入一种情绪中,更投入地创作。这跟演员培养感情也很相似。但是,听音乐也未必都有益于创作,有时候可能还会起反作用。首先要选对音乐。因为每个画家内心都有各自不同的旋律和节奏,选对了音乐会起到共鸣之效,选错了音乐反而可能打乱画家创作的节奏。

  归根结底,画家要善于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旋律”和“节奏”,逐渐养育它,让它壮大、完善。这才是正途。靠酒或音乐,顶多是种催化剂,不可依赖。属于自己生命的旋律和节奏强大饱满了,就会自然溢出,或涓涓细流,或浩浩巨浪,又何须靠其他来刺激呢?

  正如同写文章,语法正确、文笔精美,但如果没有精彩的内心世界可以表达,也无济于事。一个画家,一生都要耕耘呵护心灵的田园——那里荒芜了,用酒也无法拯救,用音乐也无法唤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际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家装专版
略谈机器人的文学写作
一醉难了
培养“现代钟馗”才能把“大仙”一网打尽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A19一醉难了 2018-04-28 2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