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个时间,村上为每户人家安装路灯,装灯的工人问母亲装在哪里?母亲说,谢谢,我们不装。最小姊妹不解,问母亲为啥不装,装了后,七八九三个月,场地里吃夜饭,有灯照着,不是省电么?母亲说,不装就是不装。态度很坚决。我觉得这里边肯定有隐衷。晚饭后,一家人坐着闲聊,自然说到了这个事情。母亲告诉我们:路灯一装,宅前菜园里的紫苏、毛豆、豇豆、绿豆、赤豆,全部要少收、少吃。问母亲有无依据,母亲说了,前年种在机耕道边上的毛豆就是因为路灯而不生毛豆,难得长几节也没有肉,就是有肉,肉也是很小很小。这是个事实啊,母亲第一次摘毛豆回来,一脸狐疑,对我说,真出鬼了,毛豆居然不长节的。但我没有上心,忘记了,母亲却记在心里。
母亲最后判断是路灯的缘故,这是几十年乡间没有路灯的事实启发了她,是生活告诉她的,是不是有科学根据,真的不得知。为此事,我特地请教过植物学家,植物学家也说不清这个原因,但总觉得让毛豆一天到晚见光不一定是好事,这跟人一样的,没有白天不行,没有晚上也不行,白天与晚上一样重要,全部是白天,全部是黑夜,人一定会出事,毛豆肯定也这样。这是一个理。另外一个理是衍生出来的,这是人的问题了,如果人剥夺了毛豆拥有黑夜的权利,毛豆就会生气、光火、怠工,这不长总可以的吧。看来人类一旦慢待了植物,植物就立马给你颜色看,一点也不含糊。仔细想想这件事,觉得这也符合人间物事生长规律,所以对待毛豆,也要像对待人一样,也要根据规律做事的。
这其实就是生活本来的意义,我们要理解,要照理解的做。
我想这样的事实,母亲的体会当为最深。母亲因为她的儿媳、儿女喜欢吃玉米,又要吃到尽可能自然生长的玉米,所以种玉米的土地必须是轮作的,今年种了玉米,明年一定种青菜。施的肥料是鸡鸭狗的粪便,播种时还要深翻土地,在土里还放了一些极易发酵的青草,是真正的有机肥。天气一热,虫来了,钻进了玉米棒子,母亲手拿钳子,一条条地捉掉的。偶尔喷点农药也是生物农药,浇水的时候总是放在早晨,或者傍晚的时候。如此一来,你说这玉米好吃不好吃?好吃是一定的,就是玉米的品相稍微差些,但这不影响质量,所以吃玉米的心境就像吃甘蔗、芦粟,一是玉米本身好吃,二是玉米的肉头里还有母亲的心思、神思。我们吃玉米时总是有点夸张,是大口啃的,是特地啃给母亲看的,顺便说几句好听的话,表达对母亲辛劳的赞赏与感恩。
我想生活里,每天,每件事都有本来意义的,而且都在用意义告诉你如何做事。我每天淘米烧饭,手拿淘米篮,心里就想到事物的意义,就对自己说,你看看这起伏的稻浪吧。稻变成谷粒,谷粒变成米粒,米粒变成饭粒,这过程是从选种开始的,选种后要浸,要等待芽头出,要播撒,要拔秧,要插秧,要耘稻,要割稻,要挑稻,要脱粒,要扬尘,要日晒。到了家里,烧饭了,米不淘就不干净,火不烧或者电不插,饭就熟不了,即使烧熟的饭,盛饭、吃饭,都需要手,那时的脚也得动,总不见得就在锅边吃吧。这一切都在告诉你一个事实,你劳动了你就有饭吃,很直接、很实惠,绝无遮遮掩掩,绝无拖泥带水。
这样简单的道理,都是生活本来的意义,许多人认识了,就按照意义勉励自己勤奋劳作,但有些人,就是知道了意义,也是不愿意按照意义去做,宁愿做懒汉懒着手脚,眼馋着看别人吃鱼吃肉。这样的人是需要警醒的。对生活意义的理解,根据生活意义去做事,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敬畏与敬重,你敬畏尊重了生活,生活就顺从你心思,满足你愿望,公开公平又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