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聚会通常十人一桌,在觥筹交错前要推选一位“桌长”,不仅张罗着让大伙吃好喝好,而且还能带人四处“寻衅”敬酒并凯旋“班师”。诸位开心了有机会就特意坐一起“听桌长的”,所以“桌长”就是个最赋特色的称呼。
退休后怀念“工厂没了人还在、企业倒了情尚暖”的、上山下乡插兄战友惆怅怀旧的、绿地公园合唱团唱友“嗨”一下的……都会想要找机会聚聚。以往的日子风风火火,总算到了把酒言欢的时候;不过聚会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不论人多人少都要有人牵头张罗一番才办得成。至若商务宴请、大腕相聚……全然没有“桌长”这一说,凭甚谁听谁的?同僚聚餐,平时吩咐这吩咐那的各种“长”们桌面上照样颐指气使,也就不免带着工作在继续,继续做工作的味儿。
所谓“桌长”就是热心、负责和无怨无悔的志愿者。有的聚会办了四五年,怕参加的人慢慢少了,就要按电话号码一个个地通知;常听得这样的嘀咕:“那个谁?一直没来过,最近打听到信息了赶紧落实下。”人均百元的AA远不够市中心酒店几小时的酒酣耳热与美食佳肴,有几位“桌长”出力出资还不愿声张,仅在一张巴掌大的聚会流程表最后“赞助”栏里罗列几个公司名称而已。办成一次聚会,没钱不行,光有钱也不行;琐琐碎碎忙一二个月,没有奉献精神、没有浓厚情怀,万万不行。
而“桌长”还要功夫用到聚会外。以前在一口锅里“捞饭”吃,加班开会脸红过甚至动过手……难得打打“牙祭”岂有不去之理?退休了、离职了就完全不同,可以有点率性、有点随意,也可以口无遮拦、无牵无挂,人在江湖各有所好,聚会参加与否完全出于个人意愿。所以事先须掌握动向,陈情叙理尽量动员;遇到特别黏糊的还要大煲电话粥煲:你去吗?有谁去?谁不去?怎么去?……桌长的情绪也会被弄得差点崩溃了。当然也有一豁两响嗓门嘎啦松脆地一声“去!”尤其已半老徐娘的当年“厂花”,说要涂上最有心机的粉底,抹上眼影喷上香水穿上旗袍,看看老娘靓不靓?“桌长”心情自然就好不少。聚会就是个平台,饱口福是次要的,让老伙计多联络,保持心理健康才是放在首位的;而“不去”的大多是心理因素作祟,想得太俗、念得太多,被琐事羁绊只是借口罢了。
到上桌时,“桌长”先把人均百元收齐了,钞票问题来不得半点差池,并逐一登记姓名、联系方法。随后估摸着在坐各位是否相互认识,做点必要的引导介绍。即便两鬓斑白了也要跟上潮流,动筷子前要加微信,遇到不会的“桌长”就手把手教。没进群的赶紧拉进来,聚会后有汇总的联络表发到群里,以后联系起来方便些。
哦,还忘了:聚会前“桌长”要事先“踩点”,看看环境尝尝味道。忙不停的桌长哟,好同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