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淬炼,10年新生。
1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下,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人民的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着灾区人民。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也很欣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如一阵春风,将党中央的关怀送进灾区群众的心里。
2018年2月12日,临近春节,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汶川映秀镇的土地。
10年前的5月12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重创四川。
震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冒着余震,奔赴灾区。
游仙、平武、北川、江油、都江堰、汶川……无论走到哪儿,听取灾情汇报时他最先关心的总是群众的安危冷暖。他走进一个个帐篷、一间间活动板房,详细询问群众吃饭、购物、就医等方便不方便,还有什么困难……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是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抓紧、抓实、抓细,还要尽可能搞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千方百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2008年6月,习近平赴四川灾区时一再强调。
陕西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2009年11月,习近平在陕西调研时叮嘱中央有关部门和陕西的干部,要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受灾群众这个中心环节,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进度,确保当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农村群众住房重建任务,帮助灾区群众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四川取得了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特别是看到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的精神和对今后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充满热情,信念坚定,我们感到很振奋。”2011年8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说。
在2018年2月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在映秀镇为大家鼓劲加油:“祝大家在用勤劳双手建设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绩”。
党中央对当地人民的牵挂,成为当地群众同心向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走在当年的重灾区,一个个新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一幢幢高楼鳞次栉比,一座座厂房在工业园区里拔地而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汶川地震灾区39个重灾县GDP年均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2%、11%;四川受灾严重的6个市州,2012年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49.63%,2017年提升至52.88%。
新时代的家园
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守好绿水青山,推动乡村振兴,当地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总书记的勉励给了我们巨大信心!”回忆起和总书记交流的一幕,映秀镇“茶祥子”制茶坊老板蒋维明记忆犹新。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间制茶坊,察看传统黑茶制茶工序,体验酥油茶制作流程。
听说店里的窝窝茶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
震后10年的北川,巍巍大山还是连绵不绝,湍湍急流还是奔涌不息,但北川已告别了“木头、石头、水头”的“三头”经济,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产业形态。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不断打开新局面——
对口援建省市与灾区党委和政府同心合力,对原有分散、落后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转型,什邡北京、北川山东、青川浙江、绵竹江苏、上海都江堰等一批新产业合作园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拔地而起,一些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取得援受方双赢成效;一些原本闭塞的灾区乡镇,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加快开放步伐;旅游业更是成为灾区发展的新亮点,当地群众越来越感受到“美丽乡村”的惬意,“绿色增收”的喜悦。
1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汶川受损林地和山体植被逐步恢复,完成林草植被恢复448.87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8.65万亩。水源地保护、废弃物处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设施重建全面完成,绝大部分的建筑垃圾得到了再利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部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土地和林地确权颁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当地正在按下改革“快进键”,也按下了振兴“快进键”。
更加美好的家园
党是先锋队也是主心骨,群众内生动力磅礴而出,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全面小康
在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灾丰碑上,在如火如荼的对口援建史册中,共产党员英勇无畏、不知疲倦的身影无处不在。
“地动山摇,方显基础之牢。”
2008年6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抗震救灾工作时重点谈的是党的建设。每到一处,他都要了解在抗震救灾中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情况。
在察看四川巴蜀江油发电厂设备损坏情况时,他对企业党委发挥核心作用,第一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加固厂房、抢修设备给予肯定。
“实践证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重要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能放松。”习近平强调。
汶川10年,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穿越时空愈发响亮。
2013年5月23日,北川县原副县长兰辉下乡检查村道施工和地质灾害途中,意外坠下悬崖。
“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习近平总书记对兰辉先进事迹的批示激励着全国党员,更鞭策着灾区党员奋勇拼搏。
今天,共产党员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带领灾区人民奋进在全面小康的大路上。
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汶川地震灾区推出一系列扶贫攻坚组合拳,下足“绣花”功夫,严格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99.9万人减少到22.32万人。
“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灾区人民。
2018年4月19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电项目“华龙一号”首台常规岛汽轮机主机设备研制全部完成,预计2020年上半年将完成并网发电。
2020年,北川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1.5万元,将建成280个幸福美丽新村,贫困地区网络信息将实现全覆盖。
2020年,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将有望全线建成,这条路紧邻地震带,直接穿越龙门山断裂带……
10年,顽强的野草早已覆盖山川的伤口;10年,新建的家园正在书写未来。
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
“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叮嘱道。
如今,遗址的一旁是新建的宣誓广场,主雕塑的名字为“母亲·初心”,寓意当地震突然降临,鲜艳的党旗在废墟上傲然升起,祖国母亲在废墟上深情呼喊孩子。
这片土地上书写的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发展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奋进的伟大精神。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当地人民一定会继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用双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人民家园!新华社记者
惠小勇 何雨欣 蒋作平 吴光于
(据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