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殊的房屋
赵引平
  赵引平

  人们如果走过本村11组,就会看到大路旁有一间特殊的房屋——完全式茅草屋。很多人都会驻足细看,很是惊奇:当今居然还有这样的房子?真是不可思议!

  这间茅草屋,在浦东地区大概是独一无二了,人们一般是看不到这类房屋了,年轻人也许从来没看到过,因为这类房在50年前就已经很少有了。

  这间特殊的房屋,特就特在都是用稻草、芦头建成的。整个房屋长4米、宽3米、高2.5米。四周的墙壁都是用夹草芦壁组成的,所谓夹草芦壁就是由芦匠用芦头打两张芦垫,然后将一定数量的稻草夹在两片芦垫的中间,再用篾丝或铅丝小竹头扎紧,这样一垛厚厚的芦壁墙形成了。然后,芦匠又巧妙地把四垛芦壁墙结合在一起,而且墙壁上照样有窗和门。

  屋面也都是用稻草和芦头盖起来的,人字形,便于下雨时泻水。屋面上用毛竹或树干作梁木,然后将扎好的紧密芦垫盖在上面,芦垫上再均匀摊上厚厚的稻草,自下往上摊,完成后在稻草上盖上芦头网,防止稻草被风吹走、吹散。芦头网是预先做好的,就是用稻草绞织成绳,叫“茅尼头绳”,再用芦头一根根插在几个“茅尼头绳”上。屋面稻草一般每年加摊一次,两年后要调换一次,这样就不会漏水。

  这种茅草屋虽然外貌不好看,但却有独到的好处:冬暖夏凉。这间房屋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但类似这样的房屋却有100多年历史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化、经济的发展,这类房屋被不断淘汰,到上世纪60年代在上海已经很少见了,都被砖瓦房、钢混房所替代。

  茅屋的主人是一对80多岁的老年夫妇,老头儿是一个老芦匠,有一手好芦匠手艺。40年前,他留恋着早先的茅草屋,亲手建造了这间茅房。一方面作为杂用房,在房内放农用器具、化肥、柴草等,另一方面作为自我欣赏,使老两口常常回忆过去的历史,让孩子们能看到当年的住房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更加珍惜幸福的现在。几十年来,老两口早已住在宽敞的砖瓦房里了,但他们却仍然不舍得拆除这特殊的房子,还年年进行保养、整修,使房屋挺立不倒。每当看到过路人举目欣赏这间茅房时,他们就感到无比欣喜、自豪。

  如今房屋周围大都是别墅式的楼房。房屋的背后是高高的白杨树和沪芦高速公路,房前是一条5米宽的白色道路和两旁的绿化。处于这种优美环境下,这间与众不同的特殊房屋更加夺人眼球。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间茅屋似乎独树一帜,也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3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妈妈”是句口头禅
淡定
图片新闻
葛岭探胜
特殊的房屋
养身与养心
落日楼台一笛风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8特殊的房屋 2018-05-13 2 2018年05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