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美国财长姆努钦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重申了中国副总理刘鹤昨天表达的观点: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这意味着,世界瞩目的中美贸易争端,寻找到了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之道。
中美经贸摩擦,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到重要阶段出现的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靠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合作来解决,不能像某些人那样,动辄靠情绪化的方式来人为扩大化。事态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就在两周前,当美国政府7人代表团抵达北京就中美贸易争端协商时,美国媒体给7人团队冠上了正在热映的某电影名号,似乎此团队一出就所向披靡。这既有美方某些媒体不成熟的想法在内,也有临行喝酒壮胆的意思在里面。即便彼时铩羽而归,美方还有些人寄希望于他们在15日中国代表团访美时,借助主场优势捞些什么。
事实上,大国外交包括经贸领域的合作,从来都是以国力为基础进行的协商,没有什么侥幸或者“嘴仗”赢得的便宜。就在美国媒体对中美第三轮经贸磋商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失去信心之时,19日,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既定回国之日,双方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中美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
从美国人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模式,到波澜不惊、内涵丰富的华盛顿共识,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的磋商谈判,证明了一点,合作共赢、扩大来往,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合作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这次双方达成的共识也证明一个道理:发展,从来不是“拳对拳”的输赢,而是“手握手”的合作。照此而行,中美经贸未来将呈现“扩大合作、弥补分歧”的局面。
首先,中美贸易总量,要创新高了。按照声明,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有助于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
其次,农产品和能源合作,将大规模展开。这一点,是意料之中的双赢。美国农产品价廉物美,牛肉、大豆等产品的性价比,全球领先,在中国也有广大消费者;而受益于科技创新带来的“页岩气革命”,美国汽油价远远低于中国,确保能源的多元化供应,对中国来说很重要。
再次,制造业产品、服务贸易、投资领域,仍将有更大合作空间。按照声明,双方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鼓励“双向投资”,那意味着双方将采取行动,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最后,中美相关磋商将机制化,并保持高层沟通。继续保持高层沟通,确实十分重要。在近期中美经贸关系磋商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三个月内两次通话,主导磋商的中方牵头人刘鹤此次以“习近平主席特使”身份访美,无不显示出高层沟通对于最终协议达成的作用。
联合声明一经公布,一些美国舆论纷纷惊讶于美国没占到“大便宜”。可能这些沉溺于美式英雄梦的人忘了,钢铁侠、浩克们的胜利背后,是满目疮痍、甚至分崩离析的纽约和索科威亚。
一场好的谈判历来如此:以最大限度展示意志,最后各自协商让步、握手言和。双方都觉得“亏了”的谈判,或许才是一场有建设性的、富有成效的谈判。
毕竟,再偏激的键盘侠,也不想自己的家园在拳对拳的战斗中化为乌有,而是在手握手的合作中欣欣向荣。 本报记者 卫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