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担当才能有作为。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通知》强调,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这样的思维方式仍有一定市场,造成少数干部满足于平庸度日,缺少担当、无甚作为。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今天,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在强调实干精神的今天,我们的干部必须有新担当新作为,一定要去除这种“不干不错”的思维。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首四十年来的历程,“敢闯敢干、大胆实践”,是贯穿始终的精神。如果没有敢为人先的决心和勇气,就不可能冲破旧体制、旧制度的桎梏,找到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方法。这种“敢闯敢干”的精神,在一个个“特区”和“新区”身上,尤为明显。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成立、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创办……近四十年里,深圳创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今天听来恍如隔世。浦东有如今的发展,靠的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上海自贸区的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全国,真正起到为全国改革“探路”的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辉煌成就,但若就此安逸则大错特错。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肩负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使命,我们决不能丢下“敢闯敢干、大胆实践”的精神,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敢闯敢干”当然不是“瞎闯蛮干”,但改革总有风险,不可能万无一失,甚至难免犯错。如果因为害怕犯错就裹足不前,就只会原地踏步。因此,一方面,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突破,跨出“舒适区域”,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努力改革创新,不断锐意进取;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让人敢干事能干事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要为改革者、实干者卸下包袱,让他们轻装上阵。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要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标准,让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少一些顾虑、多一些闯劲。
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打造“四大品牌”、优化营商环境,无不需要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改革开放必将结出更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