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12厅——电视市场首次设立的“一带一路”主题馆。虽然展台还在热火朝天地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介绍还未上墙,但大屏幕和演讲台以及一旁竖着的“推荐活动”展架上3天15场的演讲目录,已可让我们感受到这一方天地的开放和活力,同时感受到今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的国际性、专业性和惠民性。
不出国门
推荐电视作品
“冷思考、热运作——电视剧发展现状及对策、银润的20年、电视剧《创业时代》推荐、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项目推荐、电视剧《老男孩》推荐、耀客故事的海外旅程……”仔细打量“推荐活动”的目录发现,自6月12日9时30分起,在“一带一路”主题馆,将陆续展开15场“分享会”,其中既有老牌影视公司的经验介绍,也有民营制作公司的剧集推荐,还有来自塞尔维亚电视台的一场分享活动,每场活动30分钟。国际影视市场·电视市场主管赵佳告诉记者,来自印尼、泰国、新加坡、蒙古、塞尔维亚的十数家电视台和购片公司代表已陆续抵达上海,“很多中国电视剧想走出去,也正在走出去。上海电视节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不出国门就可以把自己的剧集介绍给世界,尤其是这些‘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哪怕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他们也可以来推荐自己的电视剧。”值得一提的是,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还在一楼搭建了自己的展台。
面向世界
打造“上海主场”
如果说深化“一带一路”交流,彰显了开放包容的姿态;那么,与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上海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行业协会、荷兰电影基金会、波兰电影委员会等机构合作打造“国际合拍片市场”、国际项目路演、合拍项目方培训、制片人洽谈会、“聚焦意大利”等活动,则凸显了我们面向世界打造“上海主场”的决心。
而我们的努力已得到了世界的回应。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征集到来自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447部影片,比去年增加了919部,增长率为36.3%,这与多年来“金爵奖”评奖和展映作品选片坚持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有很大关系,也与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坚持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启动“国际直通车”机制,不断向各国电影节互荐影片,主动“走出去”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密不可分。
今年5月,上海国际电影节被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FIAPF)指定为新设立的电影节委员会首批成员,与戛纳电影节一起成为仅有的由FIAPF直接指定的两个成员。FIAPF是国际电影节行业的管理组织,也是全球电影节的认证机构,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持续加强国际综合影响力、提升在国际组织中专业话语权的一个注脚。
服务提升
切切实实惠民
上海电视节创办于1986年,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城市文化名片之一。一直以来,上海电视节以专业性、国际性、前瞻性为创办宗旨,始终致力于服务电视产业内的专业人士。30多年来,电视节在专业领域深耕细耘,已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今年隆重推出的“白玉兰导赏”——上海电视节线下惠民放映活动昨天启动后,将在中华艺术宫、梅奔中心、松江大学城放映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2部海外剧、纪录片、动画片,并将邀请有关明星、导演等主创人员与观众亲密接触。可以说,这是突破专业人士的局限,让更多普通观众获得参与感的一次尝试。
往年电影节的展映片是绝对不允许在网上展映的,今年,组委会与全球各电影公司洽谈后获得授权,部分影片将在线上展映。其中,咪咕视频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移动互联网独家展映平台,将从展映片单中选取20部优秀海外影片在线上放映,观众可以通过咪咕视频、咪咕手机端、咪视界等观影。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