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昕华出生于1979年,是改革开放的同龄者。从黑客到技术员,从管理者再到企业家,他感到时代赋予机遇,成就成功。日前,这位独角兽的领跑者在杨浦区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UCloud的7层办公楼里接受了本报采访。
“不够聪明”的聪明人
“Benjurry”是季昕华印在名片上的英文名,在公司员工叫他“Ben”或者“笨总”。这个词由他在大学时代生造,来自“笨极了”的音,“那时候觉得聪明的人好多,我不是最聪明的。”这个名字是一种自谦。当时这个几乎没有碰过电脑的大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自学理论、计算机语言,学编程,当黑客,能破解当时所有的网络系统而名噪一时。
对季昕华来说,“白帽黑客”更确切,利用技术发现漏洞的目的不是破坏系统,而是为了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案。后来,机缘巧合他到深圳工作,应聘华为安全技术岗位。应聘期长达一年,经过数十轮面试,华为高层才下定决心请这名聪明的“黑客”加盟。再后来,季昕华又成为腾讯安全技术团队的管理者,后转战盛大开拓盛大云并任联席CEO。这些经历中每个岗位上的耕耘都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季昕华也因此收获了技术、能力和经济上的回报。
看好云计算的潜力,感知互联网的机会,同时一直想为有能力的梦想者搭建平台,季昕华离开“舒适区”决心创业。“当时杭州有阿里云,深圳有腾讯云,我就想扎根上海做‘中立云’。而且上海素来海纳百川,也更国际化,创业氛围也很好。”季昕华说。创业初期最难的是融资,当时资本市场还未关注新技术领域,于是“笨总”做了一件“傻事”——卖房创业,在家人的支持下,一套深圳房子卖了400万,成为公司最初启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价值而不一味跟风
季昕华始终坚信云计算的潜能能够为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为期待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为提升服务的政府部门,提供各种技术解决方案。“以前企业都是自己建机房装服务器,但遇到比如‘秒杀’活动需要动用的服务器可能是日常的数十倍,云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为企业节约成本。”他解释。
投资界常用“风口上猪也能飞”来形容踏准机会的创业项目,尤其互联网领域“风更猛”。公司服务的客户从手游、电商、O2O、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再到直播及人工智能,季昕华的策略是“陪伴”,始终关注用户需求来创造价值。“能帮助用户的技术都是好技术。”比如,他为传统企业设计可以兼顾现有系统的升级方案,并不激进,却实在可行。又比如,在区块链还没有火起来之前,UCloud就已经有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加密的大数据可信流通产品“安全屋”。快和慢,变与不变,季昕华有自己的节奏。
上海的创业氛围没有令季昕华失望,尤其是杨浦的创业生态更是为公司的成长提供了土壤。UCloud最初落户在杨浦大学路的云海大厦,路演、沙龙、分享会几乎每周都有,这些交流的机会令创业者“朋友圈”打通,合作逐渐开展。“用一句流行的话来形容,就是‘上下楼找到上下游’,真的不夸张。当初在云海大厦,我们的客户就在上下楼。”季昕华自豪地说,“目前公司服务的8万客户中,上海企业超过20%,而杨浦的独角兽公司几乎都是UCloud的客户,我们互相协助、协同,共同发展。”
感知时代机遇
回顾个人成长,季昕华感到幸运,“我出生于浙江农民家庭,早年家庭条件艰苦,经历过‘饭不够地瓜凑’的时期,小时候种过地、采过茶。改革开放市场活跃,父亲经营小本生意,家里才好一些。可父亲英年早逝,家庭再次陷入困难。幸运的是,我从初中开始受到国家资助,加上自己勤工俭学,才得以一路读到大学。”
工作之后,季昕华见证华为作为民族企业快速发展走向世界;目睹腾讯从小企业迅速崛起,用技术改变国人生活;亲身经历创业从零开始到走向成功,“也是时代赋予的机会,让伟大企业的成长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季昕华正与UCloud为用户创造价值,公司成立6年已经在全球建立了24个数据中心,业务间接服务超过10亿终端用户,发展稳健。“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云计算公司”是季昕华对公司的愿景,“商人逐利,企业家追梦。最终我们要成为获得客户、员工、竞争对手和社会都认可和尊敬的企业。”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