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指出,虽然各方就增产达成妥协,但产油国内部裂痕阻碍了产量大幅调整,此增产幅度恐难改变市场供应趋紧的态势。
增产幅度低于预期
在23日的会议上,欧佩克成员国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讨论认为应适当增产原油以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会议发表声明说,今年5月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原油减产量已达到设定减产目标的147%,应将减产量恢复至100%的水平。
22日,欧佩克成员国在石油部长会议上达成一致,决定从下个月起增加原油日产量,但并未明确具体执行方案,即成员国增产分摊比例。这被认为是成员国内部在该问题上存在分歧。
2016年底,欧佩克和俄罗斯等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原油减产协议,日均共减产约180万桶原油,以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5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下令恢复因协议而中止的对伊制裁,引发市场对原油供应出现短缺的担忧。
过去几个月,委内瑞拉和利比亚等产油国还意外出现供应不足,导致产油国日减产约280万桶,超出减产目标。6月以来,伊朗原油出口量大幅下降。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远低于2016年减产协议的产能目标,并预计会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下降。国际能源署预测,到今年年底,委内瑞拉原油日产量将下降数十万桶。而伊拉克当前产出也低于欧佩克协议规定的432.5万桶/日的限产水平。
有分析指出,此次增产是为了抵消此前的过量减产。但增产幅度较小,低于外界预期,并未达到实质性增产效果。因此,在欧佩克会议结束后,国际油价出现小幅上涨。
会议弥漫政治色彩
目前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国际商业原油储备明显下滑,达到了欧佩克减产的预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商业原油储备更是跌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沙特能源大臣哈立德·法利赫曾警告说,国际原油市场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面临供应不足。
面对外界要求欧佩克提高产量的呼声,沙特曾在会前提出欧佩克日增产100万桶原油的目标,但遭到以伊朗为首的成员国反对。
目前,俄罗斯和沙特基本同意逐步退出减产协议,暗示可能比计划提前增产。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俄罗斯已开始提高产量,6月初其原油产量已达110万桶/日。沙特则希望能小幅增产,避免油价下跌太多,影响产油国利益。增产对沙特等产油能力强的国家自然不在话下,但对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等增产能力不足的国家显然不利。
“中东在线”新闻网分析说,此次欧佩克会议,沙特和伊朗“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使石油中弥漫着浓浓的政治色彩”,这也是眼下欧佩克内部存在分歧的一个缩影。
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对于未来国际油价走势,看跌的专家认为,欧佩克成员国下半年增产可能性极大。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供应增加、高油价对需求造成拖累,油价未来可能承压下滑。看涨的专家则认为,全球石油库存降至5年来最低水平,而欧佩克多数国家眼下已全速生产,再增产的空间和余地有限,无法抵消委内瑞拉、伊朗和利比亚原油减产的影响,这些因素未来都将提振油价。
欧佩克近期的市场报告认为,未来国际原油市场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而在页岩油带来的压力下,欧佩克自身的市场定价能力已明显下降,独自应对国际原油市场复杂形势的难度不断加大,因而需审慎决定市场战略,并联合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共同应对市场新变化。 欣华 任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