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文化 电影添彩
孙佳音
  10天前,《勇敢往事》剧组的上海青年演员潘兴源和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犇胸前佩戴着党徽,走过金爵盛典的红毯;9天前,已故著名导演谢晋生前执导的唯一喜剧片《大李小李和老李》,画面修复后又重新配上了地道的“上海闲话”;8天前,电影《画魂》4K修复版首映……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天落幕。在刚刚过去的十天里,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在银幕上、光影里一一与我们相逢、相遇。

  三大要素融入主体

  有心的观众会发现,本届上影节把“上海文化”品牌的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三大要素进行精心梳理后,融入了各项主体活动,让人在不经意之中感受到了“上海文化”这个关键词的冲击。“永远的画面”电影海报展中的“传承”篇章,让人领略了海派电影力量的底蕴;沪剧电影《雷雨》宣布开机,将把曹禺名著用以沪语戏曲形式搬上大银幕;《护士日记》2K修复版首映,让观众清晰地进行一次时空穿越……首映机制让中国优秀电影借助上影节走向国际,也让世界优秀电影通过这个平台被中国观众认识。

  从长三角走向世界

  从官方票务平台提供的数据看,“上海购物”的内涵已在长三角地区扩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节期间,电影《春天的马拉松》举行了开机发布仪式,浙江故事、上海创作,长三角地区电影机构已进入产业合作实施阶段。

  在连续多年开展“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本届上影节上,来自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节机构,联合签约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使上影节产生了推动上海成为国际文化交流枢纽城市的效应。

  四大品牌无处不在

  本届上影节还为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届上影节期间发布的2018版《拍摄在上海——上海影视拍摄指南》,覆盖上海16个区的影视摄制服务工作站和近200个影视拍摄取景地,为众多影视作品集聚上海、展示上海提供服务。指南的内容体现了“上海服务”的内涵,而制订指南的本意,更体现了上海服务全国及世界电影产业的一片温暖之心。

  上影节既是行业的盛会,也是影迷的节日。虽然今年与世界杯“同步”,但影迷的观影热情丝毫不减。从报名片中精选而出的492部展映片,经过选片人没日没夜的琢磨评比,策展人费尽口舌的谈判排期,技术人员核对密钥、海关办理手续以及字幕翻译、时间轴核对等等流程,终于在影院与观众顺利“相逢”。

  松江区“科技影都”计划在上影节期间正式发布,而“上海制造”的戏曲电影,更是本届上影节的一抹亮色——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世界首映,首部3D昆剧电影《景阳钟》和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修复版越剧电影《红楼梦》等亮相戏曲展映单元,都具有鲜明的品牌烙印。

  亚洲新人奖设立于2004年,如今,一大批被烙上“上海制造”印记的新人新作从这里出发,正在或已在中国、亚洲甚至更大范围内释放着自己的能量,用一些电影人的话来说就是:上海正在创造着电影的未来。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财经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伏尔加之波
   第A14版:伏尔加之波
   第A15版:伏尔加之波
   第A16版:伏尔加之波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阳光天地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阳光天地
上海文化 电影添彩
个人荣耀与国家密不可分
“影”响新生活
“数说”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获奖名单
因为有爱 所以改变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1上海文化 电影添彩 2018-06-25 2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