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周末,石浦港东侧的上海青浦区盈淀路工地、西侧的江苏省昆山市新乐路工地仍然热火朝天,年内这两条断头路必须要接上。
月初,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召开,仿若一场透雨,催发着长江三角洲的一切相接、融合、共生。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的话题,无一不回到一个核心事实——上海的龙头作用。对于这一点,上海当仁不让,当然也深知其中的责任和担当。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不仅是地理位置和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殷切希望。
不仅仅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上海也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行动中承担重要使命和责任。
因为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因为上海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长三角唯一的全球性城市,因为上海有着很多优秀的基因、耀眼的亮点。
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作用,恰如纽约之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东京之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伦敦之于英伦城市群。
要做龙头,就要有引领八方的能力,就要有直冲九霄的勇气。提升城市能级,上海从未如此迫切!
当然,做“龙头”,上海有自己的底气。
在权威的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公布的2018年度全球城市分级排名中,上海入围Alpah+(一线强)城市。此项排名主要依据国际知名度,相当大的人口,重要的国际机场,先进的交通系统,国际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公司总部、股票交易所,蜚声国际的文化机构、拥有大型且繁忙的港口等。日本MMF基金会城市策略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城市指数”(GPCI)中,上海排名第15。在几乎所有国际城市影响力排名中,上海均列一线城市。某些指标排名还相当高。比如在GPCI排名中,上海的经济指标排名全球第5。
上海城市能级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上海始终走在开发开放的前沿,积极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有些方面甚至做了超前的布局。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正式启动至今已近10年。目前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总部经济服务辐射功能不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形成了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以贸易集聚、资源配置和贸易创新为代表的核心功能基本形成。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发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两个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国家科学中心、大飞机制造、智能汽车研发、四通八达的地铁……作为国际一线城市,上海颇有些拿得出手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但与国际超一流城市相比,比如纽约、伦敦,上海必须看到自己的差距。即便在亚洲,上海的城市能级较之东京、新加坡、首尔,尚有差距。特别是配置全球资源的服务功能,仍是短板。在城市排名中成色极高的金融中心建设,上海须快马加鞭。
又比如城市能级排名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文化影响力,上海比不过东京、新加坡、首尔,这包括一流艺术馆的数量、文化艺术的原创力等。其他如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指标也有待提升。
幸运的是,上海一直知道自己的弱项是什么,并且一直努力在进步,从未被那些漂亮的排行榜迷住眼睛。深知自己的不足,有时就是一种优势。
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长三角也迎来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对上海来说,无疑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利好。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说,要真正做大上海,须在更大范围内布局重大公共设施,上海的财政和区域资源,要更好地配置流动起来,从服务上海大都市圈,到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全世界。
上海提升城市能级,未来将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四地共举。也只有集四地之力,共同托举起上海这个龙头,长三角才能一飞冲天,神游四海。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为此而来。从公开信息来看,三年行动计划主要聚焦交通互联互通、能源互济互保、产业协同创新、信息网络高速泛在、环境整治联防联控、公共服务普惠便利、市场开放有序等7个重点领域,并提出加快布局城际轨道交通、优化长三角机场群、5G协同布局先行试用等多项大幅度提升城市能级的一体化安排。
我们将看到上汽集团、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在扬州、温州、合肥加速奔驰,看到张江国家科学中心与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享,看到嘉兴军民合用机场与上海机场集团共舞长空……
可以预料,如果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加上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上海的城市能级将跃上新的台阶。
作为全球规模第一、潜力最大的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将不再是一城之事,而其责任将更重,意义也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