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便民服务 擦亮通关“国门名片”
江跃中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如今,出国留学、旅游、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对出入境和边检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的大背景下,市出入境管理局和上海边检总站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

  减少证明材料

  “我们要搭上全市‘一网通办’这趟快车,全面深化出入境‘放管服’改革,整体推进‘互联网+出入境政务服务’工作,努力让群众‘足不出户能办事,跑路最多只一次’,便利广大群众、优化营商环境。”市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简政放权、精简材料。逐步将出入境证件审批业务向各分局出入境管理部门下移,实现办证流程的扁平化;推进信息共享共用,对于亲属关系、监护关系,或者居住证、社保信息等能在公安网络查询到的信息,都不要群众再提供,尽可能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一步减少证明材料。

  进一步加强科技信息化应用。不断增加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增加办证自助设备,拓展办证种类及适用范围,做到更智能、更便民、更利警;加大对网上、微信办证功能的开发力度,使更多服务事项在网上办理,完善通过网上、微信提供个性化咨询、办证、反馈等全过程服务。

  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举措。以“阳光警务”为引领,通过持续推进全市出入境接待大厅硬件建设及出入境窗口工作规范化,不断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多途径办证渠道,适应群众的个性化办证需求,让群众“想上网申请就上网”,“想直接进门办就进门”,做到“资源集约、服务专业、环境友好、办事高效”。

  擦亮“服务之窗”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上海边检总站近日召开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边检和安保工作推进会,围绕入境口岸管控、重要贵宾边检礼遇、口岸顺畅通关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同时在上海口岸的各个边检执勤现场开展了“迎进口博览会,创文明示范窗口,树上海服务品牌”倡议动员活动,举全警之力擦亮出入境通关“国门名片”,全力以赴为进口博览会提供高效的出入境通关服务和保障。

  参加此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外国参展商数量庞大,届时不少参展商将是首次来华,上海边检总站特别加强“百人外语志愿服务队”的培训,将为广大出入境旅客提供政策咨询、通关帮扶等多种志愿服务。

  下一步,上海边检总站将立足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扎实做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环沪安保圈的边检安保工作。同时继续推动科技应用与边检服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擦亮“服务之窗”,展示“国门名片”。一方面,继续优化邮轮查验流程,争取率先实行“非接触、不停留、无感知”通关模式,为全国邮轮边检通关管理提供“上海方案”。另一方面,根据空港口岸业务发展需要,将公务机、货机有关业务申报工作纳入“上海单一窗口边检许可服务平台”中,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财经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体新闻
   第A1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3版:伏尔加之波
   第A14版:伏尔加之波
   第A15版:伏尔加之波
   第A16版:伏尔加之波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阳光天地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阳光天地
   第A28版:阳光天地
跨国门 开眼界 走遍世界人未老
创新发展大事记
便民服务 擦亮通关“国门名片”
新民晚报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A04便民服务 擦亮通关“国门名片” 2018-06-25 2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