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位于长兴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又对印尼的销售公司进行增资。放眼全球,中山股份已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家设立了13家销售公司,其中不乏泰国、印尼、印度、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这也是长兴今年第5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的项目。
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从今年1月份开始,借着“一带一路”这根新丝带,长兴多家企业,如:菁阑进出口、超威动力、祥和再生资源、众缘贸易先后在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家设立销售公司、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内修产品,外拓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也有长兴企业到那边投资,但是数量很少。倡议提出后,很明显能感觉到,企业对沿线国家的发展前景更加看好。”长兴县商务局外经科科长徐虎说,从历年的投资情况看来,2016年开始,长兴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热情增长明显。
2013年,诺力机械和华锬矿业分别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设立了生产基地和资源开发项目,而这一年,“一带一路”沿线只有这两家长兴企业的身影。2014年,数量增至3家;2015年和2016年,均为4家;2017年,7家企业试水“一带一路”;2018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有投资项目。
在倡议提出的5年来,长兴先后有25个新设、并购、增资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扎根。5年以来,除了投资的地区在增加,企业投资的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最明显的投资模式也从最初的销售公司,直到生产基地,再到设立研发机构。“销售公司是为了促进当地销售,而生产基地却能让企业享受到一些关税减免。”徐虎举了一个例子,2013年,诺力股份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就是为了应对当时欧盟的反倾销日落复审,公司很可能因此面临高达74%的关税,而通过在马来西亚设立生产基地、产品从马来西亚出口欧盟,这一困扰就随之消失。
而对企业来说,想要真正走出国门,还需不断提升企业研发技术。今年2月,超威动力就在俄罗斯设立研发机构,这是5年来首家长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研发机构。在徐虎看来,超威集团之所以选择在俄罗斯设立研发机构,就是希望通过此举更好地利用和引进该技术,为企业“出海”打开新天地。
“小”投资带动了“大”收益
如今,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版图上,长兴企业正逐渐集聚出一股新能源力量:超威动力在俄罗斯设立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电池贸易;众缘贸易和祥和再生资源分别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设立生产基地,经营铅回收再利用;菁阑进出口并购印度一家销售公司,从事电动车销售;接下来长兴还有一批企业准备在孟加拉国设立铅回收和冶炼基地……
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长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超过7400万美元,很多企业以“小”投资带动了“大”收益。以长兴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额为例,虽然两者没有明确的正比关系,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投资一定程度上,却大大加强了出口产品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力。
2017年全年,长兴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共实现出口45.37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县出口总额的33.3%。今年上半年,全县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地区)共实现出口20亿元。由此看出,从“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正给了长兴企业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本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