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黄昏的人民公园,暮色四合。影影绰绰中,南京路国际饭店和公园中的棕榈、梧桐比肩而立,一对坐在长椅上聊天的男女,其中女士粉色的毛衣是画作中淡淡的亮色,亦暗喻着岁月静好。这是画家哈定笔下,半个多世纪前的人民公园。在他的水彩作品中,我们还能看到1957年汉口路的晨曦,宽阔的马路,寥寥数辆国产小车,结伴骑车上班的人们,景象和今日城市的繁忙、拥挤虽然不同,但让人感觉亲切。这或许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未曾留意过的上海,还好有人为我们记录下来了。
作为当代水彩大家,哈定先生在中国美术界影响广泛,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哈定画室”与其师张充仁创办的“充任画室”齐名,很多当代著名画家如陈逸飞、王劼音等都曾受惠于中。除了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版了《怎样画人像》《怎样画铅笔画》两本基础美术教材专著,哈定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水彩画技法初步》以及画册《哈定画选》亦是中国水彩画界的范本。哈定的水彩画作吸收传统中国画写意手法,突破写实局限,着重意境的创造。从画家描摹上海城市风景的这组作品来看,他以熟练的技巧控制水分,调节干湿度,故意减少了明暗度对比,描绘出一座透明流利的都市,静谧中焕发着生气,自然安详中流露出典雅和精致。他具有精细的观察和娴熟的写生能力,但在创作时,却故意削减了其在效果上的呈现,用更为朴素简洁的艺术语言,证明了“隐形的技巧才是更高的技巧”。虽然是反映外在物象的风景画,着力点却是自己的生活感受,因此,如同一首诗,一曲轻音乐,空灵而又耐人寻味,这或许与哈定从小受家学熏陶,跟随祖父学习中国画,尽得中国画崇尚“性灵”的主旨有密切关系。
作为当代重要的美术教育家和艺术家,哈定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创新不是要全面改变或彻底打破传统的理论和规范,“创新与继承并无矛盾。近代,也有不少成功的艺术家,他们全面运用传统的绘画规律和理论,结合作者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创作出具有新风格的优秀作品,因此创新的关键是作者思想的提升或转变。其次才是技法的开拓和风格的创新。”
被当作油画的入门训练或速写手段,水彩画一直被定义为小画种。事实上,画种不分大小,只有画得好和画得不好。从哈定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观点。 吴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