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伪“马拉松”跑者的自白
崔烨
  崔烨

  最近恰逢上马中签结果揭晓,朋友圈里有晒中签通知的,也有感伤失之交臂的。近几年来,马拉松从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专业性运动逐渐演变成一场全民狂欢。上海一年两度的全马、半马赛事,除了专业组,还有5公里或10公里的健康跑选择,大大鼓励了像我这样的伪跑者。

  说“伪”,因为我最长的跑步记录是上海半程马拉松,成绩是2:34:46,完赛之后,并未像有的跑者一样愈战愈勇,冲刺全马。因为跑完累得七荤八素,没有做拉伸及恢复性按摩,导致我直接废柴了一周——不能走楼梯,只能去电梯能够抵达的1楼星巴克解决午餐。到老板办公室进出都要扶墙,让人误会是被领导痛殴了。然而,更让人难以忍受的结局是:一周后我非但没有瘦,还重了4公斤,因为整整一周只吃不动。

  而我跑步最初的动机很简单——要瘦。作为文字工作者,我研究过,只要肩膀浑圆,上半身饱满,就不大可能跟文艺范儿沾上边了。

  其次我也爱美,平时正装穿惯了,就特别想整出些随性来。自诩:穿得专业,才能跑得专业。其理论依据是,研究者发现正式着装使人感觉自己更“有修养”、更“能干”,非正式着装则会使人感觉更“随和”、更“宽容”。而这种对着装的认知上升为一种“穿衣认知”,比如同样一件白色大衣,如果被告知它属于医生,则穿上它的人就会变得更加仔细专注,但如果被告知它属于画家,就没有这种效果。总之,一个人的外表衣着会影响其内心——专业服饰能把穿着者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如,穿上它,人就不再是有很多缺点的个体,也不再是具有恼人的不良习惯的个体,更不是消化不良的个体,而是一个理想的个体。

  有了这样的“信念”,在跑步之前,除了压力裤、护膝等标配,还要备上专业防汗耳机,夏天着最轻便的马拉松跑鞋,转秋天了就可以换上减压鞋底缓震,对,还需要刚好塞下的运动臂环……就这样,我穿出了某运动品牌的金牌会员。

  最后一个有趣的规律是,上海的全马起跑点在浦西外滩,半马则在陆家嘴,因为我家在浦西,每次全马最远跑出10公里就会在生理上心理上无法承受,基本就是5公里跑回家吃早餐;而半马因为在浦东,人生地不熟,每次都出好成绩,我人生的第一个8英里、半马都是在浦东完成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7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1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月亮每个月都要圆上一回
由整形“变脸”说美
月是故乡明(摄影)
伪“马拉松”跑者的自白
给父亲打个电话
闲话月饼
有关时间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伪“马拉松”跑者的自白 2018-09-24 2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