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话月饼
孙丽丽
  孙丽丽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月饼,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传说,早在殷周时期就有月饼的雏形——“太师饼”,此饼边缘薄中心厚,没有馅料。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将芝麻、胡桃引进中国,并作为月饼的馅料包进月饼,名曰“胡饼”。到了唐代才将月饼与中秋联系在一起。相传,大将李靖率军讨伐异动的边寇,在八月十五凯旋,恰在此时,有吐蕃人献饼祝贺,唐高祖大喜,用胡饼邀明月。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有一年中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 从此月饼才和中秋节完美地“结合”。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记录月饼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在,且“四时皆有,任便索换”,可见,当时还不只在中秋吃。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喜爱的中秋食品。苏东坡有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可见宋代已有酥油和糖作馅的月饼了。“南宋时期岳飞带领军队北上抗金,为了表达对岳家军的拥戴之情,老百姓在中秋制作了“同心月饼”慰问岳家军,于是成为了军民同心的美谈。

  到了明代,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如《帝京景物略》中写道“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此时的月饼,从做法、形状、寓意上来讲,都跟现代差不多了。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风俗。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苏东坡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期盼团圆的愿望。中秋节之夜,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圆圆的月饼,望着圆圆的月亮,很幸福。中秋节吃月饼,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传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7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1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月亮每个月都要圆上一回
由整形“变脸”说美
月是故乡明(摄影)
伪“马拉松”跑者的自白
给父亲打个电话
闲话月饼
有关时间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闲话月饼 2018-09-24 2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