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同机器人下棋?阿拉三十多年前赢过伊!1982年5月9日的新民晚报,记载了上海姑娘吴晓莹在1980年举行的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亚洲第十区分区赛中战胜电脑程序。这大概是中国棋手和人工智能的第一次交锋。
今时至今日,AI(人工智能)早已无所不在。上月中旬,上海刚刚成功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如今担任上海市体育局人事处调研员的吴晓莹,回忆起那场38年前的“人机大战”,印象最深刻的是备战过程。那是1980年,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亚洲第十区分区赛在菲律宾碧瑶举行,三位中国女棋手对战最新电脑程序。因为她在三人中率先出战,此前机器人又战胜了多位外国高手,所以队里非常重视。“教练为我制定的策略是主动变着。照着棋谱来,计算机的记忆力肯定比人好。”
中国队的战术果然奏效,突遇变着的计算机一下子“戆特了”,长考之后依然弈出“昏着”。激战一个多小时后,执白的吴晓莹获胜。
今天的人类棋手,无论使出多少变着,都已奈何不了AI。1997年,超级电脑 “更深的蓝”以3.5:2.5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16年和2017年,Alpha Go分别以4:1和3:0的总比分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和柯洁。前不久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记者还见识了用机械手臂落子的围棋机器人。
金秋的上海,刚刚成功举办了一场全球“最强大脑”的盛会——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人商店、自动驾驶、机器人服务员、可穿戴心电、智慧课堂、可视化工厂、智能银行……世界不仅见识了“AI赋能新时代”的魔力,而且见证了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把人工智能作为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优先战略的决心。
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的百强企业中,上海有22家。全国1/3人工智能人才荟萃上海,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脑智工程等领域掌握技术话语权。上海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700亿元,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屡战屡胜后,人工智能似乎失去了继续“人机大战”的兴趣,而成了棋手们的最佳“教练”与“助手”。棋坛名宿林塔告诉记者,现在棋手们训练备战、拆棋复盘都普遍使用人工智能程序。“我有时甚至担心,现在的棋‘电脑味’太浓,仿佛都有标准答案似的,不像以前的棋手各具风格。”
人工智能普及之后,如何激发人类的创造创新能力,成了现代人的共同课题。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达成的共识之一便是,人工智能是工具,它可以让人类把更多时间花在富有创造性的事情上。我们不必纠结于人类与机器谁更智慧的问题,现在的上海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AI带来的发展浪潮,也对更多AI创新人才敞开怀抱,尽快将上海建成中国的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高地。